检测体内有无新冠病毒的直接证据。
检测原理: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是荧光定量PCR。简单来说,该方法就是用一段含有新冠病毒特有信息的探针去患者采集的标本里寻找相应的序列。能够找到,代表检测阳性;没有找到,检测为阴性。为了避免错误,通常至少要选择至少两个探针,两个探针都检测到了或者同一个探针检测两次都阳性才能确认SARS-CoV-2病毒核酸阳性。
检测流程:
检测程序需要经过四个步骤,采样、灭活、核酸提取、上机检测。首先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标本采集,标本类型包括咽拭子、鼻拭子、痰液、支气管灌洗液、肺泡灌洗液等。检测机构收到标本后,对标本进行56℃水浴灭活30分钟。之后是核酸提取,核酸提取常用的方法有磁珠法、离心柱法、煮沸裂解法、一步裂解释放法等。最后是荧光PCR核酸检测,也就是上机器检测,将提取物进行荧光PCR扩增反应,需要约2个小时。
一批标本从采样到最后出具检验报告需要经历6个多小时,所以各位要检测核酸的朋友们,再催也没有用,实在是没有办法更快啦。
判断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间接证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3~5d后,血清特异性抗体逐渐产生。首先出现的是免疫球蛋白IgM抗体,约在5~7天产生;然后出现IgG抗体,约在10~15天产生。通常情况下,IgM 抗体产生早,一经感染,快速产生,维持时间短,消失快,血液中检测阳性可作为早期感染的指标。IgG 抗体产生晚,维持时间长,消失慢,血液中检测阳性可作为感染和既往感染的指标。
因此,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 IgM 和 IgG 的阳性情况,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患者所处病毒感染的不同时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明确将抗体检测结果纳入确诊病例的诊断标准,以及疑似病例的排除标准。如果疑似病例血清特异性IgM和IgG抗体阳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则可以诊断其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病例的排除标准,需要同时满足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阴性,以及发病7 天后新型冠状病毒IgM和IgG抗体仍为阴性两个条件。
目前临床中常用的抗体血清学检测方法有3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而应用最广泛的是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无需任何仪器设备,操作者、操作空间不受任何限制。
欢迎光临 菲华论坛 (https://bbs.phhua.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