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曾请过一个二十出头的本地人司机,乍一看你会觉着这是个呆板木讷的朴实人,可没曾想却是个爱自在的“散财仙”。四五年前家庭司机的日薪给九百多比索不算太少,但他却总是奔走在“utang(借钱)”和“bayad ng utang(还债)”之间,时间一长我父亲以为他有什么恶习,也许酗酒,也许好赌,便动了辞去他的念头。我好奇,便在一次外出时问他这个中缘由,他听罢竟哈哈笑道:“每个周末我都喜欢带着老婆孩子去‘shopping’,周日是上帝恩赐的休息日,那么我也应当好好奖励我那些努力读书的孩子们和我辛苦做饭持家的老婆呀!”我还是不解:“那如果正好没剩什么钱呢?”,他挠挠头说:“我会先借一点钱吧,‘预支工资’?虽然那样下一周我们会过得辛苦一点,但我希望至少周日的我们是富裕又快乐的!”我不禁哑然失笑:“你们有存钱的习惯吗,先拿出一部分工资储蓄,余下的再做打算,如果那周剩的钱不多,那就不‘shopping’一起做点别的事。”他听完一脸惊讶:“不不不,我们从不存钱,赚钱难道不是为了让家里人过得幸福吗?数字的大小对我没有什么意义,我只希望看见家人的笑脸”,说罢便露出了满足的神色。见我不语,他又说道:“我发现中国人特别勤劳,真的太努力赚钱了!但你们却从不过‘Family Day’,这是为什么呢?”我无言。是啊,我们有一整套完整务实的生活规划,我们过着体面丰盈的日子,我们从不让自己陷入财务的尴尬,可我们却连饭桌上都充斥着“生意”的手机来电。我们默认给彼此最大的安全感,便是物质生活上的保障,我们确信每一分秒都在为“将来”的危机做准备。下车前我对他说道:“试着存钱吧,万一家人生病,你才能不那么慌乱。”他似乎很困惑,习惯性地挠了挠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