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简称菲律宾,是一个群岛国家,由7,107个岛屿所组成,有名称者仅有2,800余个,散处于北纬5度至20度,东经116度至127度之间,南北长1,944公里,东西宽1,014公里,陆地总面积299,400平方公里,海岸总长1万7,461公里,自然港口61处。吕宋岛(Luzon)为最大岛(首都马尼拉即位于此岛上),位于菲律宾北部其次为棉兰老(Mindanao)、萨马(Samar)、黑人岛(Negros)、民多罗(Mindoro)、雷伊泰(Leyte)等。
(1)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杜特尔特所属的政党,是现在的执政党。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Partido Demokratiko Pilipino-Lakas ng Bayan)简称“PDP-Laban”是由菲律宾人民主党和人民力量党在1982年合并组成,准备参加菲律宾1984年举行的国民议会选举。菲律宾人民主党是以当时卡加扬迪奥罗市长阿基里诺·皮门特尔(Aquilino Pimentel Jr,)为首的政治人士脱离了那个时候反对马科斯政府的“棉兰老联盟”,然后组织的。而“人民力量”党则是原自由党参议员阿基诺二世(即菲律宾现任总统阿基诺三世的父亲)在1978年组建一个政党,参加当年国民议会中期选举,这个政党简称为“Laban”,在菲律宾语里即有“反抗”或“作斗争”的意思。
人民力量党派出21位候选人在大岷地区参加1978年中期选举,然而由于这是马科斯政府操控的选举,人民力量党没有任何人当选。在“人民力量党”和“菲律宾人民主党”合二为一时,亚谨诺二世参议员已流亡美国,所以“人民力量党”是由众议员米特拉和科拉松·阿基诺的弟弟小何塞·佩平·科胡昂戈(Jose S. Cojuangco,Jr.)。这两个反对马科斯强权政府的反对组织合并后,由小何塞·佩平·科胡昂戈和洛伦素·塔纳达(Lorenzo Tanada)领导。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主张实行民主社会主义,反对美国在菲建立军事基地,反对大量向外国借款和吸收国外投资,要求释放政治犯,加强民族团结等。阿基诺参议员遇刺后,该党的主要领导人在是否参加1984年国民议会选举问题上发生分歧,以名誉主席塔纳达为首的一批人反对参加1984年5月的议会选举,并坚持反美国立场,而大部分党员则同意参加议会选举,并主张在对美关系上采取妥协态度,结果塔纳达在1984年辞去名誉主席职务,随着形势发展,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的壮大与发展非常迅速。到了1985年,该党在菲成为最大反对党。
(5)联合爱国联盟(“The United Nationalist Alliance”简称为“UNA”):本来是由多个政党合组的联盟,以应对2013年举行的菲律宾中期选举。其前身是反对派联盟“United Opposition (UNO) coalition”。“反对派联盟” (United Opposition (UNO) )是由菲律宾前总统约瑟夫·埃斯特拉达领导的群众力量联盟“Pwersa Ng Masang Pilipino(PMP)”,在2012年4月4日,与以时任副总统杰约马尔·比奈为首的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Partido Demokratiko Pilipino-Lakas ng Bayan(PDP-Laban)” 签署了一项联合协议,而组成的联盟。这个联盟是由六个菲律宾全国性主流政党和21个地方政党组成的。
2014年3月1日比奈正在与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断绝关系,以成立一个新的政党,新政党将由他出战2016年5月的总统大选。比奈原为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的全国主席,而该党的总裁是皮门特尔参议员。由于比奈离开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比奈的儿女一一参议员南西·比奈、众议员亚美艺尔·比奈和马加智市长俊俊·比奈一一他们都将随他一起离开该政党。2014年9月,比奈决定让这个新政党用(The United Nationalist Alliance)这个名字来命名。由比奈担任党主席,霍纳桑任党副主席,JV包蒂斯塔律师担任秘书长。这个以比奈为首的政党在众议院有八席众议员,在参议院里有五个参议员,还有拥有正、副省市长有八位,省市议员有四十四位。
(6)摩洛民族解放阵线(Moro 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简称摩解):南部穆斯林武装组织。1968年创立,旨在棉兰老地区建立独立的伊斯兰国家。1987年南部各省举行公投,建立由棉兰老岛四省组成的“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ARMM),密苏阿里任主席。1996年,政府与摩解达成和平协议。2001年,密苏阿里与阿罗约政府发生利益冲突,其支持者于11月在霍洛岛发动武装叛乱。政府迅速平叛,宣布密犯有叛乱罪。密潜逃至马来西亚沙巴,被马政府逮捕并于2002年1月引渡回菲。2007年2月,阿罗约总统下令执行与摩解的和平协议条款,希望通过和平、发展、多种信仰对话及国际合作实现与摩解的最终和解,解决菲南部冲突。阿基诺总统就任后基本延续这一政策。
(8)菲律宾共产党(Communist Party of the Philippines):成立于1930年,1967年发生分裂。1968年,在何塞·西逊(Jose SISON)主持下进行改组重建,此后发展迅速,20世纪80年代中期党员达到3万多人。主张通过武装斗争和建立统一战线,夺取国家政权。1969年,菲共在中吕宋建立新人民军,开展武装斗争。新人民军现有1.1万人。菲政府自1993年起与菲共领导的全国民主阵线举行和谈。双方时谈时战,迄未达成实质性和平协议。“9·11事件”后,菲政府对新人民军采取了强硬措施,包括军事打击。2002年,菲政府将新人民军宣布为恐怖组织,并促使美国和欧盟也将新人民军列为国际恐怖组织,冻结其海外资产。菲共与政府关系破裂,双方和谈停顿。2004年2月和谈重启,但由于美国政府将菲共及其武装列入“恐怖组织”名单,导致谈判陷入停顿。阿基诺总统主张同“菲共”和谈,但有关谈判未有实质进展。其他政党有民主行动党(Aksyon Demokratiko)、地方发展优先党(Promdi-Probinsiya Muna Development Initiative)、改革党(Reporma)、民主战斗党(LDP-Laban ng Demokratikong Pilipino)、 民族党 (Nationalista Party)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