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华论坛

标题: 菲律宾最赚钱的3个借款APP,背后是这2家中国公司 [打印本页]

作者: 公路美学    时间: 2025-6-22 09:02
标题: 菲律宾最赚钱的3个借款APP,背后是这2家中国公司


下班回家,Callie手机余额₱27。

她打开 GCash,点Borrow(借款)→选₱500 → 确认 → 2分钟到账。

10天后,自动扣款₱508。

页面默默提示“再借₱500。

她以为借的是礼物,结果却被系统迎回

——这是借完再借的默认路径。

她没输借条,也没填银行,只动了一下手指。

这不是偶然,这是一个庞大借贷系统的日常入口。

一切都设计得刚刚好:刚好借一点,刚好不还清,刚好又要用钱,刚好再借。

根据 BSP 和多方行业研究,菲律宾数字借贷市场2024年总额达 56亿披索,预计 2025 年将继续上涨。

其中非银行类平台,也就是借贷平台占 55%,数字银行如 Maya Loans 占 45%。

用户主要集中在 18–40 岁区间,以零工者、低信用白领为主,借款频次高、额度小、使用灵活。

以菲律宾约1.1亿人口、近4000万人使用GCash计算,潜在借款用户超过千万人。

平台的盈利逻辑已经从“贷款审批”转向“用户行为建模”——谁会借、借多少、多久还、是否复借,全都被算法预测。

而从平台视角来看,借贷不是临时服务,而是长期现金流模型。



而目前菲律宾最赚钱的3个借款APP,无疑是:

1. GLoan(GCash + CIMB Bank)


用户借的门槛很低,额度不大,利率看起来也不高。

但借一次之后,平台就会不断推送「再借₱1,500」「升级额度至₱8,000」的通知。一不小心,就被拉入“信用升舱”套路。



2. GCredit(GCash 循环信用额度)



这是信用卡和小额贷的混合体。只要你欠着一笔,平台就稳定赚利息。

对年轻用户而言,它像是“先用后付”的理财工具,但每一笔延迟支付,都意味着平台在放长线钓息差。



3. Maya Loans(Maya Bank)


Maya走的是“科技金融”路线,主打无纸化放款、自动审批、个性化利率。外表友好,实际上是一台高效率的数据利息机。



从表面看,菲律宾数字借贷平台没有超出法律利率上限;

从实际看,它们靠的是“手续费+利息+逾期+再借”的多重结构收割。

盈利模型基本一致:


你以为自己在用APP,其实你是在被APP使用。
平台不是赚一次,而是赚一整轮。

Callie 借了₱500,最后可能花掉的是 ₱600、₱800,甚至是接下来 6 个月的每一次「再借」按钮点击。



毫无疑问,GCASH就是菲律宾第一的借贷APP。

而Mynt(Globe Fintech Innovations, Inc.)是GCASH的母公司,背后有3家核心股东:


也就是说,GCash 是电信+中国金融科技+美资私募的混血公司。

业务覆盖支付、转账、理财、保险、借贷等全流程金融动作,而 GLoan 和 GCredit,正是它盈利能力最强的两个板块。

而 GCash 每月交易额超过3000亿披索,这样的流量入口,一旦开始放贷,就会形成天然优势:从账户余额、支付记录到社交习惯,全被用于信用建模。



刚才还提到MAYA LOANS,这家公司也不简单。

它的母公司是Voyager Innovations, Inc.,由菲律宾电信老大 PLDT 控股,背后是金融与科技资本的混血阵容:


也就是说,Maya 是一只标准的“电信财团+美资私募+中国科技+国际开发基金”的组合投资产物。

从电子钱包起家,到获得 BSP 发放的数字银行牌照,Maya 如今已经是一家全功能数字银行,能做存款、借贷、转账、投资、保险等全流程业务。



从 Callie 的 ₱500,到数百万用户的日常微贷,背后都是一套完善到冷酷的商业结构。

你不觉得被套,是因为平台不让你觉得。

借款是生活的一部分了,像饭后付GCash一样自然。平台不怕你不还,它怕你不借。

这不是高利贷,也不是灰色市场。

这是一个制度许可、平台压榨、用户沉迷的金融闭环——一个只问你借没借,不问你还没还的体系。




欢迎光临 菲华论坛 (https://bbs.phhu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