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华论坛

标题: LBC快递公司:从港口掮客到快递帝国的菲律宾式崛起 [打印本页]

作者: xinting_6ym    时间: 昨天 09:00
标题: LBC快递公司:从港口掮客到快递帝国的菲律宾式崛起


马尼拉港,1978年3月的一个凌晨。

海风里掺着柴油味。

一艘来自香港的旧货轮悄悄靠岸,船上装的不是香蕉,也不是铜矿,而是几百台走私家电,夹着洋酒、香烟,甚至部分未申报现金。

码头灯光昏黄,一个身穿牛仔裤、皮夹克的中年人从小船上跳下来,直接走向海关的货柜登记室。

他姓阿拉内塔(Araneta),是吕宋经纪公司(Luzon Brokerage Corporation)的协调人。

他没有提货单,也没有收据,只有一个名字和一包烟。

五分钟后,他点头挥手,整批货准许卸岸。

没人开箱检查。没人问是谁的。

在那个年代,这种人有个绰号——清关掮客(customs fixer)

你肯定没听说过吕宋经纪公司这家公司,但,你大概率和这家公司打过交道。

他们现在的名字是:LBC快递公司(LBC Express Inc.)

你或许以为,LBC是一家普通快递公司。

但从头到尾,它都不是科技平台,不是配送系统,不是电商基础设施。

它是菲律宾社会长出的一种——影子流通系统(shadow logistics)

他们做的,不是物流,而是系统缝隙里的流通。

那时候菲律宾还没有“快递”这个词。

但LBC已经能把一个香烟盒,从中国香港送到宿务的村口,不需要报关、也不需要解释。



到了1970年代,菲律宾劳工外流潮(OFW)开始。

大量菲人前往沙特、日本、香港、阿联酋打工。他们有一个共同需求:

“我想给家人寄点东西。”

LBC看准这个空档,推出一项革命性的服务:Balikbayan Box(返乡箱)

一只0.17 立方米左右的大纸箱,塞满罐头、泡面、旧鞋、牛奶粉,还有几封没写完的信。

LBC提供的服务简单粗暴:

只要贴上收件人地址,全国送货上门,保底三周到达。

菲律宾邮局做不到,JRS快递(另一家本地老牌物流)做不到,LBC做到了。

为什么?

因为他们靠的不是系统,而是熟人——

每一个港口、每一个市区、每一个村镇,LBC都有自己的地头人,人情网比快递网更稳。



你以为他们只寄纸箱?
不。

在银行难排队、手续费高得离谱的年代,LBC 还成了菲律宾人最依赖的“汇钱机器”。

在香港LBC门店,菲劳递上1万港币,柜员打印收据,写上收款人名字和柜台编码。

几天后,老家的表妹走进伊罗戈斯的LBC门市,出示名字与编码,当场领现——不需银行账号,不需排队开户,也不用担心转账延误。

这不是地下汇款,也不是灰色操作,而是一套正规运作、贴近底层的现金流通通路。

它让海外菲劳绕过银行流程,用最直接的方式把钱送回家。

在国家金融服务跟不上的地方,LBC成了另一个“平行系统”。



1990年代,菲律宾政府开始整顿清关制度,电子化改革陆续上线,国家邮政也试图追赶潮流。

LBC顺势转型,正式更名为LBC快递公司(LBC Express Inc.),成了现代物流集团:

再看看数据:

那么问题来了:

LBC是谁的?

答案:阿拉内塔家族(Araneta family)

他们是菲律宾最早一批西班牙裔地主商人。

你知道的Smart Araneta Coliseum(阿拉内塔智慧体育馆)、Gateway Mall(盖特威购物中心),都属于这个家族。

他们不搞IPO、不做风险投资、不开发App——
他们靠的是:门店、现金、熟人、地头蛇。

你说它落后,但它撑起了整个菲律宾非正式经济的下半场。





欢迎光临 菲华论坛 (https://bbs.phhu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