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华论坛

标题: 在菲言菲 | 当独自面对壁垒 [打印本页]

作者: 醉于山水    时间: 昨天 20:52
标题: 在菲言菲 | 当独自面对壁垒

      当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工作与生活,踏出了原有熟悉的舒适圈,贸贸然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一开始可能会觉得新鲜、开放,抱持着积极探索的心态,过了三分钟热度后,便会发现自己正站在一堵堵壁垒前,作为外来者无法轻易窥探到其中奥妙,这篇文章即分享这段时间作为“面壁者”的感受,也许对以后想出国工作或读书的人有小小的参考意义。

      语言的壁垒是最直观且无法避免的,婴儿从小学习母语无需专业的系统化训练,就是因为无时无刻不沉浸在母语的环境中。从下飞机的那一刻起,英语和菲律宾语便围剿了我,虽然从三年级开始到大学都有在上英语课,但是一下子进入到如此环境还是有些吃力。特别是面对海关的检察官,前面还有好多人排队的情况下便开始担心会提问什么,我能不能听得懂,没回答好会不会遣返,总之一系列的焦虑情绪随之而来。

      幸好运气好,轮到我时,估计因为时间很晚了,工作人员只是随意翻看了一下资料,便悠闲地盖了章,第一次那么感谢别人在工作上的摸鱼行为。也是来了才了解到,菲律宾的官方语言有2种,英语和他加禄语,相对来说,他加禄语的受众更广泛,英语的学习需要一定家庭条件。但是菲律宾的英语外教很有名,菲佣劳工群体也在国际上有着不小的知名度,或许当英语成为谋生手段,自然会变得熟练起来。与此同时,部门同事很多都是福建人,经常用闽清方言交流,工厂中也总能听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方言,身处其中,就像随机碰壁,然后被触发短暂的孤独,好像好久都没有说家乡话了,就算和家人聊天,也会不自觉地用普通话回复。

      虽然语言带来了壁垒,但是我也在异国领悟了语言更深层的魅力,尤其是英语,只要你会一点简单的英语,就可以和世界上的大多数人进行简单的交流,不用再鸡同鸭讲。就像前面讲的,英语教育需要较好的家庭背景,所以和工厂里的工人、司机、保安等群体交流时,他们往往带着比较重的口音,但是当我们双方都理解了对方的意思时,那种感觉真的就像创世纪那幅图片一样,人与人之间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联结,无论我们之前来自哪里,受过何等教育。

      与此同时,我也算第一次摸到了“翻译”的门槛,因为要接待客户或者考察市场,经常需要在公司业务和客户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有些人可能觉得翻译是一个很机械的活,事实并非如此,机械的是记忆中的单词库,当面对真实的个体,翻译就像是不同文化的桥梁,你得让中国人听得懂对方的意思,也得让客户明白中文表达的确切含义,英译中和中译英是完全不同的模式。我也在实际交流中对于英语单词的多义性和恰当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例如“hold”,作动词时有十几种意思,在我的记忆中最记得住的是它的本意“握住,把住”,在一次客户检查样品质量时,他提出部分设计先“hold”,暂时不准备生产大货,当时的我简直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hold”用于“保持,保留”的合适语境。

      在和当地翻译同事沟通过程中,就瓷砖的英语定义“porcelain”和“ceramic”的差别讨论中,我对于对方的看法作出了“you’re true.”的评价,也得到了贴心的指点,在用于基础事实的方面,一般不会用false true的表达,简单的“you’re right.”即可。如果在国内的教育更多针对应试,是试卷上的一道道阅读理解,现在出国后每天的英语学习更像是一场场实践课,语言真正活了起来,它被应用于人们的日常交流中,让我感受到其更深层次的魅力。

      性别壁垒则是此次工作面临的另一座大山,而且是活了这么多年感受最强烈的。在协助出差的十几天中,领导、业务员、当地翻译,大部分都是中年男性,女性只有我一个,而且还是年轻女性,其实回想起来真挺大胆,无论是和男业务、男司机单独出差,还是一起住在办事处的别墅中(当然是有单独房间),抑或是参加和客户的饭局,我都是那个单独的女性,也看到了太多权力的流动,在某些时刻感到了深深的无力。烟和酒是男性圈子里重要的社交工具,但对我来说,二手烟和酒都是危害身体的重要元凶,或许男性之间用一根烟、一杯酒就可以获得浅薄的交情,如果你无法忍受,就加入不到其中的圈子。

      为了我的身体健康,虽然稍许冒犯,我还是在开会的时候直接提出了“以后和我一起出差的人不能在车内吸烟”,总经理在不同的饭局上多次询问是否会喝酒时,我也进行了坚定的拒绝。在吞云吐雾、推杯换盏间,我感到自己是一个置身其中却又抽离之外的观察者,明面上他们会用一些看似照顾女性的话语,暗地里作为当事人我却有着被侵犯权益的不适感。惯说女性会趋炎附势,但据我观察男性也不乏擅长“伏低做小”之辈,平时对待下属“作威作福”,遇到比自己权势更高的,便赔出一副笑脸,仿佛变了一个人。而且,嫖娼的普及率在男性中远比一般人想象得高,甚至可以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估计没有我在场,会交流得更加肆无忌惮。

      说实话,不仅是同事和领导有过此种暗示,自己有时也会想,如果不是女生,是男生就好了,出差就不会那么麻烦,平时出门也不会提心吊胆,也更能融入目前掌握较多权力的圈子中,可能几句话就能获得平时怎么也打听不到的消息。但另一方面,我也庆幸自己是个女生,因为那种状态令我感到心惊,为何会有一群人可以对着创造自己的性别物化得如此心安理得,更别说他们本就有自己的母亲、妻子,甚至女儿,比起成为具有这种不自觉特质的人,能够认知到自己及世界的局限更为值得。

      直面这些壁垒,也让我对于未来发展路径和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方式有了新的理解与思考。首先就是不要与出身的“原罪”对抗,退让有时也是一种保护。不是福建人,不是男生,就很难和菲律宾当地的华侨客户进行即时有效的链接,所以在办公室做跟单是相对更好的选择,也是为自己的人身安全负责任。如果游戏规则不利于我,那我就不玩这个游戏。多专注于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韬光养晦,正如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同时,“友善”是很有意义的品德,无论面对何人,保持平等的友善,总无坏处。毕竟壁垒的形成也是圈子内的人自然形成的护城河,一开始并无恶意。

      虽然遇到了很多壁垒,但我也感受到了文化交流的喜悦。在结束出差回工厂的路上,和当地翻译还有一个同事一起开车回去,翻译虽然是菲律宾华侨,但是年龄相仿,同事虽然年纪稍微大了一点,但是也在自学英语,非常愿意同年轻人交流。在回去的路上,车载音响放着翻译的歌单,发现好多歌我也听过,原来就算国别背景不同,被吸引的东西并不会差很多。

      最搞笑的是,当时播放《如果爱忘了》中“你现在好吗”的歌词时,戳到了同事的爆发点,连着几天恶劣天气的出差,“哪里好了!在山上没有信号,一整天都坐在车里,本来身体就不好”,边上的两个年轻人颇有些幸灾乐祸,后面同事便“夺取”了歌曲的播放权,大量上世纪金曲进入了耳朵,伴随着岁月易逝的感慨,就这么笑着唱着说了一路。我想,无论有多少的壁垒,能在一起共度一段有限的旅程,足矣。






欢迎光临 菲华论坛 (https://bbs.phhu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