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华论坛

标题: 离开“内卷”赛道,初到马尼拉:我们期待从教育中得到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123456811    时间: 6 小时前
标题: 离开“内卷”赛道,初到马尼拉:我们期待从教育中得到什么?


离开“内卷”赛道,初到马尼拉,不得不说,国人所有的惯性还无法一时刹车。过于轻松的作业、不那么频繁的考试、课间snack、刮风下雨随时放假……这些国人无法作为理由耽搁学业的说辞,在这边都是那么理所当然。有时候我也在问自己,这样的节奏没有危机感吗?那么,教育我们到底期待从中得到什么呢?

还记得我北外毕业典礼上,校长致辞说了一句话:你们这些毕业生,要把所有的专业知识都丢掉,剩下的,才是你在大学真正学到的!我当时那种一身冷汗的感觉仍然记忆犹新。因为我自认为起早摸黑的努力就是要好好学习知识啊!现在,要我都丢掉,那我还剩下什么呢?现在想想会抿然一笑,当年的自己还是太稚嫩,原来真正的大学叫:社会。

原来,知识能撑住的只是生活的一角。更多的接人待物、举止言谈、情绪管理、幸福能力……“社会”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所以,曾经为得高分而熬夜无数的自己,穿梭到现在,竟峰回路转到学校批改学生们的分数!生活难道是一个圈,总会轮回吗?但是,可是,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啊!



站在老师视角,重审教育核心,通透又清澈。教书育人从不止于“教书”,虽然教书是基础和根本,但不能忽视的是“育人”。国内之所以被称为“卷”,大概是放大了“教书”。成绩万能、职称优先,好像那些看得到的数据才是最真实的。这像极了社会中的“金钱主义”,仿佛只有银行卡里的数字是第一位的!我们不是轻看这些,只是需要更理性的认知:这些不属于全部。

陪伴一个人一生的教育成果很多是书本之外的,比如:个人影响力、领悟力、学习力、探索欲、幸福力…这些没有开设专门的学科,也没有分值表现,但这些能力却真实与生活交织。所以,教导学生如何在生活的环境中分辨是非、在逆境中分析问题、在矛盾中找寻解决方法,这些与“教书”同样是重中之重……所以,马尼拉的教育制造出的松弛感,也不是没有道理。这种氛围会引领学生感受学习过程的愉悦,尊重探索的好奇心,给予试错的空间,慢慢帮助学生找到最真实的自己……



这也许就是“转换赛道”的价值吧!不盲目跟风、不急躁超越、生命终有花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从小被温柔以待,长大一定会心存温柔。没有强烈的狰狞就不会有物极必反的效应。我看到这边高年级学生的脸,那种青春期叛逆的痕迹都显得很少,大概跟“国风”有关吧!





归根结底,要看每个人的期待。如果我们对于教育的期待高于一个真实生命的本身,无论国内国外,都会负重前行;相反,如果我们如释重负、尊重个体,我相信每个被悉心引导的生命,都会找到人生的答案和意义!

愿我们都可以:活出本相、光芒万丈!




欢迎光临 菲华论坛 (https://bbs.phhu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