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华论坛

标题: 何以菲律宾性格:顺服与谎言!让人觉得轻松,也让人疑惑 [打印本页]

作者: 章牛险    时间: 9 小时前
标题: 何以菲律宾性格:顺服与谎言!让人觉得轻松,也让人疑惑


初到菲律宾的人,很快就会发现当地人的一种气质:温和,谦让,甚至带着几分顺服。有人说,菲律宾人爱笑;有人说,他们好说话;还有不少华人,直言他们“爱说谎”。这些印象交错在一起,构成了一种模糊却真实的民族性格,既让人觉得轻松,也让人疑惑。

作为中国人,我想我已经见过足够多的地域性格。直爽与圆滑,果断与周全,拼搏好胜与知足常乐……但是,我从没见过一种地方性格是:顺服。我甚至觉得,在来到菲律宾之前,我只在别人谈论《圣经》时听过这个词。

“顺服”这个词,在中文语境里从来算不上褒义。它往往意味着没骨气、懦弱,似乎和尊严背道而驰。可在菲律宾,这个气质却像空气一样弥散在人们的日常举止中。遇到麻烦时,他们更多选择点头、退让,而不是硬碰硬;面对权力时,他们往往习惯先答应,而不是直言“不行”。

有件事我从未和任何人说过,因为仅仅是谈论本身,都让我觉得不舒服。

有天一早遛娃,我看到一个瘦瘦小小的男人,端着一个大箱子卖菲式早餐给周围来上班的本地人。路过的一个男人买了一份,60披索(合7.5元), 但是他只递了一张50披索过去,并说了一句什么,我猜大意是想讨价还价。但一瞬间,那个卖饭的男人一手抱着装饭的箱子,一手举着那张50披索的纸币,竟然单膝……跪……下……了……

我整个人傻掉,都顾不上伪装偷看,就停下脚步直愣愣站在那里盯着看。那个顾客见人跪下也无所谓,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只是慢吞吞不耐烦地把50纸币拿回去,又拿了三个20的硬币出来。卖饭男人收了钱就站起来,继续抱着箱子沿街卖饭去了。

那一刻,我才第一次真正体会到“顺服”这个词的极端重量。

不要说这一幕绝对不会发生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以我浅薄的阅历,我不认为这一幕会发生在这个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但就在那个平平无奇的清晨,我亲眼目睹了。

我买东西也会讨价还价,但可能因为没有本地人那样的气势,我倒是没遇到过这种直接跪下的情况。不过,菲律宾人确实与中国人不同,你讨价,他既不急于反驳你,也不强硬拒绝你,而是满面堆笑带着撒娇的语气跟你拉拉扯扯,通常我是受不住的,所以很少成功。

我有时想,这种性格有可能就是他们的生存智慧。

菲律宾在历史上长久处于外来势力的阴影之下,西班牙、美国、日本……殖民的经验,让普通人学会了一种低风险的策略——不要正面冲撞权力。点头,顺服,模糊,或许比直言和抗拒更能活下去。这样的姿态,一代代传递下来,便成了民族性格的一部分。

当然,宗教在其中也起了作用。天主教的信仰深植人心,它宣讲忍耐与交托,劝导人们接受命运,把苦难托付给上帝。于是,那种原本出于无奈的顺服,又获得了一层精神上的加持。顺服不再只是屈从,也可以是宽容、礼貌,甚至是信仰的体现。

从旁观者角度看,出于无奈之举的顺服与上帝的教诲似乎还有不短的距离,因为这种顺服并不是没有矛盾。相反,它常常让矛盾潜伏积累。菲律宾人习惯避免正面冲突,不愿把不满直接说出口,于是小事一再压下去。等到某个临界点,才会以另一种方式突然爆发——比如一场毫无预兆的离职,一段关系的悄然断裂,甚至一场群体性的抗争运动。

这也导致初到菲律宾的华人经常被当地人搞得焦头烂额。哪怕只是家中请菲佣这种小事,我也听过不少朋友抱怨,这些抱怨如出一辙。都是菲佣干了多久多久,自己对她多好多好,但最后她翻脸不认人,多坏多坏。华人雇主的困惑已经不能仅仅用愤怒来形容了,简直就是震惊、气愤到怀疑人生。这些事无不与两种民族性格对“顺服”的理解差异息息相关。

中国人推崇“骨气”,宁可硬碰,也要保住体面;律宾人则信奉“和气”,宁可退让,也要免于冲突。但中国人的硬碰使得矛盾在萌芽阶段就被解决,而菲律宾人的退让却积蓄着无可挽回的爆发。到最后,一个说对方爱说谎、无情无义;另一个则反过来说对方刻薄、得寸进尺。

要想相处,这是无可避免又必须克服的价值观错位。

菲律宾人顺服的背后有历史的伤痕,有宗教的润色,有现实的算计,也有文化的气质。它不是纯粹的美德,但它是经验的沉淀:既是对命运的接受,也是对现实的低头。所以,也许服从的背后是不得不的忍让,谎言的背后又是真实的困难。

作为中国人,我们觉得不可思议,且难以认同。但或许,正是这种顺服,让菲律宾人在多灾多难的环境里保持了某种温和与乐观。那种随风摇曳的姿态,不是我们熟悉的“骨气”,却也自有其独特的土壤。

网友热评:







欢迎光临 菲华论坛 (https://bbs.phhu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