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9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讨论] 发现菲律宾:菲式躺平Bahala na

[复制链接]

190

主题

190

帖子

113

菲华币

菲华卫士

Rank: 2

积分
1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7 17:02:2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很早以前,菲律宾民众就已经掌握了躺平的精髓,用他们的话说,那就是Bahala na~





在菲律宾,没有从当地人口中听过Bahala na这句话,就不算和当地人打过交道。弄懂了Bahala na的意思,你就会发现,菲律宾人早在很久之前就掌握了躺平的精髓,并发展成为菲律宾社会价值观的一部分。

Bahala na源自早期菲律宾土语Bathala na,意为“由上帝/神来决定”。这和菲律宾在西班牙长期殖民下的宗教信仰有关,当生活中遇到各种难题或无法解决的事情,这些虔诚的菲律宾民众把万能的主作为最终的求助对象,一切任由上帝安排。



Bahala na已经成为菲律宾社会价值观的一部分,在“躺平”一词出现之前,更多本地人偏向用“该来的总会来”或“一切看命运的安排”来解释这种菲式躺平的含义。当然,在大部分外国人眼中,这种菲式躺平却是懒散和不负责任的代名词。

菲律宾人生活中,Bahala na无处不在:

失业在家的建筑工人,被妻子问及今天家中吃点什么时,慵懒的伸伸懒腰,看看空空如也的厨房,回答道:“Bahala na.”

公司里的雇员,手头堆积了大量的工作,还被上级要求在下班前完成,同事问他要怎么处理,他耸耸肩答道:“Bahala na.”

物流公司的货车司机一走神,把车开上了反方向的高速,旁边的副手看下今天繁忙的送货日程,刚想问怎么办,司机便摆一摆手说:“Bahala na.”



菲律宾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外国人已经把这种菲式躺平看作是和“菲律宾时间”一样的文化差异,但菲律宾很多学者都认为,Bahala na,是大部分菲律宾民众在这个国家日益贫富分化,和社会阶级固化下无奈的选择。

菲律宾大学社会学系的一篇文章曾经为这种“菲式躺平”做出辩解,指出最早菲律宾人使用Bahala na的本意,是出于对宗教的绝对信仰,相信在上帝的指引下,自己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把自己遇到的难题完美解决,并非现在的遇难则躺,放空自我等待命运的安排。



文章中还举了一个例子,在2019年的一场超强台风过后,一队记者前往受灾地区采访。在临时改成收容所的体育场内,这些失去家园,席地而睡的灾民,面对记者对他们今后生活的问题,大部分民众在镜头前无奈的回答道:Bahala na…

而此刻,当地官员正忙着为自己贪污救灾款的指控做出各种辩解,连发问的记者都不得不承认,没有Bahala na的心态加持,这些灾民可能早就崩溃了,根本无法熬到家园重建的那一天。



菲律宾社会中对Bahala na的争论从没有停过,一些本地人和外国人看法一致,认为这种菲式躺平不可取,Bahala na更多的是逃避现实和不负责任;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没有了Bahala na,他们便是真的一无所有,失去了唯一“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法。


菲律宾华人电报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