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文分享] 《菲华:菲律宾华人生活记》闽南话和菲律宾华人的身份与认同

[复制链接]

164

主题

164

帖子

85

菲华币

菲华卫士

Rank: 2

积分
16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菲华:菲律宾华人生活记》(Tsinoy: The Story of the Chinese in the Philippine Life),洪玉华(Teresita Ang-See)、Go Bon Juan、Doreen Go Yu 和 Yvonne Chua等编著。从古代贸易到现代工业,从隐居的商贩和边缘群体到商界巨头和主流社会的中流砥柱,菲律宾华人的经历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命运交织、生老病死、轮回重生”的传奇故事。本书以深刻的文字和生动的照片——其中许多照片珍贵罕见,从未发表过——展现了华人移民菲律宾的宏大叙事。本书兼具历史与冒险、编年史与趣闻轶事,为读者呈现了古代华人如何成长为今日的华裔的全貌。2005年出版,精装,带护封,267页光面纸。全新售价:3500披索+运费。以下图片均源自这本书。

本文是几个月前小编在Facebook看到的帖子,原题为《Long read — for those who care about our language and identity.》。这篇文章放在文件夹里久的,已经有点被忘记了。今天不小心点开,回过头去重新寻找帖子的来源时,却再也找不到了。



献给所有关心我们语言和身份认同的人们。

我从未想过会看到这一天。“福建之心”(Hokkien Hearts)不仅仅是一场活动,它更是一次强有力的提醒,让年轻的华裔学生珍惜并拥抱我们共同的语言——咱人话(Lán-lâng-uē,闽南语一支,因为菲律宾华人90%来自晋江,现今还保存着很重的晋江腔,菲律宾华人以“咱人家己所讲的话”而命名之,与如今的闽南语主流“厦门话”约90%相通,与台湾话约75%相通)。



长期以来,华文学校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普通话上,而我们文化遗产的这一部分却一直被忽视。正因如此,今天才如此令人感动。中正学院(Chiang Kai Shek College,以蒋介石命名的菲律宾华校,堪称最好的华校)积极响应这一意义非凡的号召,举办了这场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闽南语(Hokkien)的价值和重要性。



作为一名在菲律宾华文学校任教三十年的教师,我目睹了聚光灯总是聚焦在普通话上,而且往往赋予了它不平衡的重要性。因此,今天的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可思议——然而它真的发生了。它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息:咱人话拥有希望。

今天,我有幸与贾斯汀·蔡(Justin Chua)一起在“福建之心”活动中,面向中小学生发表演讲。我们敞开心扉,分享了咱人话的重要性。现场的气氛热烈,学生们眼中闪烁着光芒,大家的热情回应让我觉得每一刻都弥足珍贵。



咱人话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它是我们社群的生命线。我们或许是少数族裔,只占菲律宾人口的1%,但我们绝非无关紧要——我们的语言也同样重要。是的,我们的人口不多,但我们贡献了国家超过50%的经济。我们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祖先并非带着财富或权力来到这里。他们一无所有,只有坚韧、勇气、价值观、美德、传统和文化。然而,他们经受住了所有风雨的考验,而我们至今仍然传承着他们的力量。



是什么让我们得以生存?是团结。我们社群的团结是我们故事中最耀眼的英雄。正是这种团结的力量,支撑我们走过了几个世纪的艰辛奋斗。因为我们是少数族裔,除了彼此别无依靠,我们只能紧紧相依。正因如此,我们变得更加强大、勇敢和坚韧。



是什么让我们团结一心?是我们的共同点——我们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愿望、共同的传统和习俗,以及最重要的,我们的语言——咱人话。

语言是维系我们彼此的纽带。语言承载着我们的文化传承。语言保存着我们的记忆。语言让我们的身份鲜活起来。



今天,我们再次意识到,捍卫我们的语言不仅仅是怀旧——它关乎生存、关乎身份认同、关乎骄傲。

我们由衷感谢中正书院的行政人员和校友会,感谢他们勇敢地迈出了这历史性的一步。



还要特别提及校友会——衷心感谢几乎所有出席本次活动的校友,他们的鼎力支持让活动更具意义。

最后,华文学校正在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咱人话的传承与发展。毕竟,华裔青少年在学校的时间仅次于在家的时间。

但仅仅依靠一所学校是不够的。家庭和学校必须携手并进——因为如果我们袖手旁观,我们不仅会失去一种语言,还会失去我们自身的灵魂。



“你或许认为我因为长期身处英语环境而忽视了中文。但事实上,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语交流,我都能自如切换中英文。我从小耳濡目染,甚至还精通粤语、福建话和潮州话。此外,日本語での会話は少しぎこちないかもしれませんが、読み書きは自信があります。母语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真实的灵魂。这是我如何通过母语,更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故事,”一位新加坡人如是说。



对于小编这样的粗通英语、尚未摸到他家禄语门道,闽南话只是会“歹事大条”“画虎烂”“林北”… …几句的“北佬”来说,英语水平提高的难度挺大,菲律宾语还有希望,闽南话大约永远也学不会了。不过,这并不能阻挡小编对于闽南文化,或者说南洋华人移民文化的好奇心。正如台湾知名导演杨德昌在他最为著名的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所说,“我人在那,就混那!”无论主观愿望如何,我们早已经成为这种文化和传承的一部分。
菲律宾华人电报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