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同鸭讲,每天都在发生。无非“话不投机半句多”,最不济一拍两散。最可怕的真心面对恶意。今天早上心情不错,起来做早餐,手机弹出来一条读者留言。截屏如下,留言由下往上看。
我问了什么问题,这个读者反应如此激烈?作为写手,对于读者留言是很认真的,我不会随意屏蔽读者留言,除非骂人或说脏话。毕竟读者的观点也是观点,允许别人表达,是对别人的尊重。但是这位读者的留言,我想了很久,他是什么样的心理,才会如此质问我?我不过就是问:你去菜市场吃了什么好吃的?分享一下。这个读者忽然就暴跳如雷:“你身为作者怎么能问这样的问题?----------------”后面大概说,他觉得去菜市场不丢人,而且能吃蔬菜。哈哈哈哈哈----真的想笑----笑完了又觉得挺可悲。一个人该有多自卑,才能反应如此激烈?他竟然觉得去菜市场吃饭丢人?他对我的文字,压根儿是不理解的,或者连看都没看,就看了菜市场三个字。有一个读者说:“好吃啥啊”,无非就是他的观点。难道是这句话?一下子碰到了第一个读者的神经?但是攻击我是什么原因?这太奇怪了。我的最直接的反应是,这个人的心理创伤不小,最基础的创伤是深层自卑,然后迁怒他人。他不愿意别人笑话他,去菜市场吃饭。哈哈哈哈哈。可是菜市场是食材的来源,大家都去逛的,很多名流、企业家、学者、文人,都要去菜市场转一转,因为那是人间烟火气最浓的地方。为什么去那里吃饭,会觉得自卑?后来我也反省了,什么人都有,何必理会?那就别回复读者了,做个高冷的作者。但是我做不到啊,我本身就是一个很热情开朗的人,没有弯弯绕,我觉得活得真诚简单一些不好吗,想说就说,回答一下,或者问一句,这不是最基本的人性吗?深层分析,你一片冰心,问他有啥好吃的?他竟然恶心揣测,那么我们人与人交往的最基本信任是什么?我并没有要指责那位读者的意思,甚至我很同情他,我认为他的敏感自卑不是自己造成的,各种原因吧,大家自己可以想。但是从这些人的留言里头,你就可以大致可以看出社会形态的原貌。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重点是社会形态,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我们之所以推崇简单的生活方式,并不仅仅是——对勾心斗角、权谋虚伪的深度疲惫,更是出于对人类本真状态的追寻,以及对“如何活着”这一终极问题的深刻反思。在一个充满防备与猜忌的社会结构中,个体精神的高度紧绷,终将诱发民族疾患。当简单与坦率,遭遇他人的戒备与攻击,人际之间便逐渐筑起高墙,信任流失,互相防备,讥讽与攀比,成为一种深层的心理机制。这种病态心理,会逐渐形成民族性格。我们推崇什么?信仰什么?不一而足,也不敢妄加评断。我不用说,所有人都有答案。大部分信仰是缺失的,只对有金钱表现出狂热的崇拜。不仅仅是文化缺失的人群,更多的中上层人士,也会在各种社交媒体中大放厥词,对金钱和能力的推崇,对头等舱的推崇,对高层人群的盲目崇拜,在各种言论中忽隐忽现。金钱的崇拜和社会地位的攀比,最终造成人心的浮躁与焦虑。最直接的结果是,人们的表达变得愈加回环曲折,思维呈现出千奇百怪的异化现象。信任逐渐远离,简单的人际关系消失,阴谋与阳谋滋生。很多时候,儒家思想被重新解构为一种圆融周旋、韬光养晦的权谋逻辑,而“厚黑学”日益兴盛于社会实践之中,并为众人竞相效仿。与此同时,短视频的蓬勃发展,使观点得以迅速传播与展示,也在潜移默化中,同质化了民族的集体价值观。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因为裹挟着欲望与层级,互相沟通和表达,藏满战略战术,网上的各种留言,喷子非常多,各种攻击和讽刺,各种互怼和炫耀。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对待自己的同胞?为什么要恶语相向?适度的赞美和褒奖,才是在这个苦逼的世界里活着,互相支撑的状态。生活本来已经够苦了,何必互相为难对方?只有对自己民族深沉的担忧和骨子里的热爱,才能让人坐立不安,讲真话,但是几个人敢于在这个时代讲真话?讲真话的结果是什么?是被人恶意中伤扣帽子。这已经是常态。语言,作为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沟通方式,若没有善意作支撑,便只能沦为工具性的操控、权谋的伪饰,甚至暴力的前奏。我们之所以在沟通中迷失,不仅因为共识的缺失,更是由于我们缺乏一种共同的愿景与信仰——那种相信人可以彼此信任、可以共赴理想未来的精神共鸣。写这些文字,没有指望几个人能看到,因为我毕竟是个小小的公众号写手。但是我真的希望更多的人看到,或者你可以和我讨论。好好说话,不要恶语相向,是一个民族向文明迈进的第一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