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讨论] 在菲言菲 | 从大社会进入小社会

[复制链接]

198

主题

198

帖子

101

菲华币

菲华卫士

Rank: 2

积分
19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1:1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距离上次写作,已逾一月,出差的日子已成过往,倒是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中慢慢安定了下来,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对于人性的复杂以及不同人的权利关系有了更加切身的体会,一件件事就像一个个故事,让我在工厂式公司中慢慢成长与体悟。

      为什么说是工厂式公司,因为在这里待得越久,越让我有一种回到上世纪国营工厂的氛围感,虽然我没有亲身体验过,但是现在每天办公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日子,以及每天都会遇到的熟面孔,都人为营造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内生态环境,这样的环境有好有坏,身边都是熟人,心里面就不同于以往在城市工作租房上班那么漂泊不定,但另一方面也会觉得被困在了这里,一眼望到头,而且这种相对紧密的熟人社会,一点儿小事儿都藏不住,消息传播的速度极快,八卦往往也是人们不多的休闲方式。

      更有甚者,听闻部分员工会像拍戏的剧组明星一样,做个“工厂夫妻”,工资寄回家,两人临时搭伴,用奖金来维持日常生活。可以说,我的基础价值观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得到了部分重塑与拓展,才更希望用自己的视角记录下这鲜活现实的事件。

      公司主要的部门包括销售部、行政部、财务部、成品仓库部等,现在回忆起来可能第一个要感谢的人,是行政部的汪经理,在7月初刚到公司不久,他便主动邀请我到他的宿舍聚餐好几次,并在席间给我介绍了其他部门的成员,“这都是以后你肯定要接触的人”,比起在工作场合初次认识,在餐桌上认识熟悉彼此,是破冰更好的方式,这也确实为后来的工作沟通更加顺畅打好了一定的基础。

      我不知道汪叔是看我一个小小年纪的女生特意照顾还是对所有的新人都会如此,做事论迹不论心,无论如何,我都要感谢这位在新公司展现友善态度的第一位领路人。后续我在销售部任职,虽然日常接触的机会不多,但在路上遇到了,也总会笑着打声招呼,非常幸运,能在异国他乡遇到如此处事的HR。

      在介绍同事之前,舍友也对我的前期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最开始因为人事安排,我暂时和车间产线的2位阿姨同住,一位叫柳姐,一位叫舒姐,年纪应该和我的父母辈差不多,或者稍微年轻一点,她们看到我都说像看到女儿一样,日常生活也总是很照顾我。有一次临时出差,柳姐直接帮我把衣服洗了晒了,平时因为上班时间不同,也总是怕打扰到我。我真的很佩服她们,在这样的年纪选择出国工作,家里又往往有着读书或者工作的孩子,所以她们分享自己孩子的事情时,我总是耐心倾听,也分享一点同龄人的观念。

      后来搬出去和办公室同事合住,她们煮火锅时也会叫我一起去吃,就好像老家附近的邻居,总是想着分享一点力所能及的东西。只是在后来工作中,才发现,原来生活中对你很好的人,也可能在公事上不认真,给你使绊子,反反复复,消磨耐心,这时候你的心理会很复杂,一方面念着好,一方面又觉得心累,最后也只能微笑提醒下次注意。

      说完舍友,还是讲回同事,销售部由主管、销售助理、业务员、跟单组成,没正式工作之前,就听过同事议论主管的脾气特别差,总是动不动发火,甚至之前踢过桌子,让人直接滚蛋,之前的业务员就是因为受不了他的脾气而离职。在来公司之前,我被他线上面试过,当时只觉得是个普通的中年男子,线下见过面之后,确实给人的威严感和压迫感很强,有他在的地方好像气压都低了好几度。因为公司还在发展初期,销售业绩不是那么理想,老板给部门的压力很大,他有时也会在开会时语气拔高,脸色严肃。

      但也是这样的一个人,会在背后为跟单争取每月500人民币的基础补贴(本来是达到业绩目标才会有的激励奖金),会在我因为发货产品单位弄错而给客户多发了货之后,主动和物流商量运费,并叮嘱以后在和客户交流过程中一定要细心。

      除了主管,之前一同出差多日的业务员皇叔,也是一个让我感觉很复杂的人,他总是说话不着调,喜欢口嗨,经常“威胁”我这样一个女生要是不听话,就把我仍在荒郊野外,或者是开点黄腔,对于这些,我只能说真的是老不正经一个,特别是抽烟,我极其讨厌二手烟,以至于后来在开会时公开提出如果需要我协助出差,一律不许在车内抽烟。

      后来才知道,皇叔十几岁就出来社会闯荡,之前开过大货车,甚至还开到过我的老家,前几年疫情又碰上母亲得癌症,花了不少钱,不然也不会五十多岁还要出来打拼,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给自己的女儿打电话,尽管很多时候我听得出孩子们不是很想回应他,“这都是黑心棉哦,你说养女儿有什么用”,一方面说着这样的话,一方面又在给女儿铺路去澳洲留学,“国内压力太大了,到那边读书她会轻松一点”,甚至为此苦学英语,备战雅思,总是让我教他日常口语,不得不说,方言的影响对上了年纪的人太深了,反正每次我听他说英语都想笑哈哈哈哈。

      他会在谈笑之余让我好好考虑学个手艺,觉得在工厂里工作接触到的人都是二流子,不适合读了大学的人,特别还是年轻女生,我也会说“路要一步一步走啊,反正现在比在国内工作好。”虽然皇叔年过半百,但和他交流的过程中,却像和年轻人一样开放,愿意接受新思想,我们的关系嘛,应该是一对可以随时建立和解除的师徒关系,在互相嫌弃和不定期互相需要中存续。

      还有一个业务员,且称呼为鱼哥,是来公司后我唯一爆发过直接冲突的人,因为其油腻的发型和谈吐,我对他的第一印象就不太好,后来跟着出了一次差,就因为我说了一句能不能自己学着用翻译器进行交流,他突然就开始提高声量,“让你出来工作就是这样不配合的吗!那如果我能自己交流还要你干嘛”,接着就开始打电话告状,我当时也是胆大加冲动,直接回怼“我只是建议,又没不帮你翻,你告什么状呢!而且我们只是同事,你又不是我的领导”,同事关系一度变得很僵,但到后来需要我翻译时,也会主动搭话,态度缓和许多。拜访一个华侨客户洪姐时,因为我的年纪和她女儿相仿,当时顺嘴夸了我年纪轻轻敢自己投简历出来工作,鱼哥也附和了一句“是很厉害”,一时间我看不清他的眼神,是真心实意的夸赞吗?并不全然,更像是在客户面前不得已奉承的谄媚,以及自己工作多年却要被一个黄毛丫头压一头的无奈和讽刺,和剩下一丁点的欣赏吧。后来,当鱼哥在饭桌间向领导许下业绩的豪言壮志,大家只是笑,我也笑,笑扮丑逗乐也是一门艺术,而原来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角色和定位。

      比起和业务员短暂的出差经历,办公室的同事们才是我日常相处绝大部分时间的对象,其中销售助理妍姐与我的交往最多,刚开始如何发货、怎么和客户交流,都是她一步一步带着我在做,她也在一开始和我说,不用害怕和别人产生冲突,如果确实是别人做错了,直接指出就好。

      妍姐口头上总是说老板只看数据,不管底下人做事如何,一开始我会觉得这也太被工作异化了,这不纯纯资本家的走狗嘛!相处久了,才知道她作为助理当个夹心饼干是多么不容易,既需要承接上级不合理的要求和脾气,又需要在各个部门之间斡旋,安抚好下面的人,自己跑来跑去空落得一身气,结果还要在会议上被主管问“你的工作有那么忙吗”,直接哀莫大于心死,如果不是因为提前离职会扣一大笔签证费用,可能真的回国休息了。看着她的状态,我就想着,一定不要太认真工作,不值得。

      回到汪叔给我聚餐介绍同事的场景,其中成品仓库部门的主管,暂且称呼为博哥,因为有过聚餐几次的经历,对彼此的印象还算友善,可到了办公室同事的口中,他简直是甩锅大王,还经常偷偷给老板打小报告,同事们都和他直接吵过架,妍姐更是和我说过好几次,和他不要私发信息,就在群里直接@,不然不知道背后怎么坑你。所以我都不敢和同事们说其实在最开始我们就已经认识,在工作中他也很少为难我,甚至有时主动帮助我,这些潜在的交情太过微妙,不能直言,毕竟我也不能确定日后他会不会像同事们说的那样背刺,抑或保持现状的平衡,当一个正常的同事。

      说完了别人,最想好好剖析的,其实是自己。来到这个公司之后,我发现好多同事都是关系户,家族企业,不是熟人不用,表面上敷衍工作的人,背地里可能和领导或老板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说话也要小心,谁知道会得罪某个“皇亲国戚”。一方面,我厌恶这种人的存在,一方面,我也隐秘地嫉妒着,嫉妒自己没有这样的关系可以依靠攀附,但想开了,也会觉得有关系也意味着有束缚,孑然一身反而可以离开得潇潇洒洒。

      同时因为公司身在国外,不可避免会雇佣一些当地员工,他们对中国人的态度总是很友善,甚至是尊敬,称呼我时也总是加上“mam”这种带有殖民历史色彩的词汇,尽管我提醒过直接叫名字就好,但是他们的习惯很难更改。虽然一开始会对我这种从小接受人人平等观念的思维造成不适,但是后来才知道人性是多么地容易得寸进尺和堕落,当你发现他人以下位者的姿态对待你之后,你竟然自然地把自己捧上上位者的位置了,就像不是神让人跪下,而是人跪下,才有了神,时间一长,竟然也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这如此不平等的称呼,甚至有些享受,因为在国内,至少明面上不会如此相处。

      除了这个,我也发现,虽然我口上说着女性权利如何,却在有独自接待客户的机会时,对同事直接说出“一个小姑娘怎么谈生意呢?”,并希望有个更加年长有经验的同事(通常为男性)来接待,自己辅助即可,多么道貌岸然,原来歧视自己最深的人也是自己。我希望可以靠自己,但也享受着因为年轻、女性这两个标签在工厂里的小小福利,无论是出差在外经常被人请吃饭,或者在工厂内语气稍软一点便能让人帮忙,同事们也会调侃,“小姑娘就是好”,听到这些调侃时,我总会间歇性清醒,觉得自己在消费女性刻板印象的“优势”,可又不得不承认有时就是很方便,既然男性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我为什么不能耍手段呢?有点自得也不为过,上进与堕落就在这些小事间互相撕扯与攻讦。

      但对自己,对他人的这些复杂性,我都能全盘接受,人本来就是立体的,发展的,就像公司卖的瓷砖,经过煅烧和多道工序,可能会有裂纹和色差,但最终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还记得一开始同事知道我是新闻学出身(本科学校的新闻学专业有一定的知名度吧),都觉得可惜,皇叔看过我之前的文章也会觉得不适合在这里工作,可是我觉得不可惜,比起一毕业就在新闻机构以天真的视角和自以为是又稚嫩的文笔书写他人的故事,我更想体验真实的生活,新闻学授之以笔,以及较为清晰的旁观者思维,只要还在记录、创作,我便没有丢下作为记者的本能与技巧,这何尝不是一种精彩的人生呢。笔耕不辍,自有其义。

注:为保护隐私,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菲律宾华人电报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