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人往哪里去?
80年代开始的移民潮,大多数去了英美澳加这样的发达国家。我在广东认识的一些朋友,本身就有亲戚在那边,很多人就这样过去了。而后来,除了去安度晚年的,其他往往后悔不已;
原因不外乎两点:1、寂寞;2、赚不到钱。
寂寞是预料之中的,只是没想到如此漫漫长夜,如此孤单难熬,打个麻将也开车几十公里;而更痛苦的是没钱赚,回国看到国内的兄弟朋友混的风生水起,心里的那个落差实在是大。
人才都去英美澳加,二三流货色只能去东南亚;没想到去东南亚的,不仅开心快活,而且闯出了天下。
我总结了一下,有三大原因:
历史渊源
Historical origin
三藩市被称为旧金山,离不开那一段华人淘金的历史,这样的故事,在发达国家的历史中比比皆是,固化了华人的形象与地位:苦力卖命、中低收入、社会底层;华人要进入这些国家的上流社会,非常困难;你可以叫做种族歧视,也可以说是客观现实;
面对这些发达国家做生意,华商只能做做国际贸易,卖卖中国中低端商品,华商背景的集团要成为发达国家受人尊敬企业,几乎没有可能。
而面对东南亚国家,情况完全不同。历史上中国一直是大哥,经贸往来有上千年历史,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已经兴旺发达,中国商品及文化在东南亚各国遍地开花,通婚的也不在少数,很受当地人尊重。一代代延续下来,形成华商在东南亚的良好基础,口碑、人脉都是一流,加之如今中国的强大,更是受人欢迎,机会多多。
习性不和
Different habits
中国人做事,一靠勤奋,二靠灵活,这两点在东南亚好使,在发达国家不灵。说到底是文化的融合与接纳问题。
在发达国家,讲究的是按时上下班,周末是FAMILY DAY,千万不可打扰;给钱也不行,还批评我们中国人只知道赚钱,不懂得生活。
在东南亚,毕竟国家处于发展阶段,老百姓也需要好的收入,只要中国老板大方一点,让员工加加班,还是没问题的。
在发达国家,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人人讲究原则,遵循法律,中国人做生意喜欢走捷径、讲效率、贪便宜,很不习惯;
而在东南亚,华人文化已经与本地高度融合,中国式搞关系、塞小费也被普遍接受,华商做起事情如鱼得水,高效快捷很多,这也是华商一贯的理念:有钱一起赚!
优势地位
Dominant position
中国搞改革开放,是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华商到发达国家,方方面面都没优势,游戏规则也是别人制定;好不容易搞出来一个5G,发达国家还排挤,做起生意来完全处于下风。
而东南亚国家正在学习中国模式,正在改革开放的起步期,无论是模式、团队、技术、资金,华商方方面面都占据优势,中国经济走过的道路几乎都可以在东南亚进行复制,成功的概率也相对高很多。
最重要的是欧美国家的市场已经饱和、增长缓慢,而东南亚正处于经济增长、人口红利、市场发展的风口期,比如,菲律宾的人均GDP刚刚过3000美金,人均年纪才24岁,一个多亿的人口,这样朝气蓬勃的市场,是暮气沉沉的欧美无法比拟的。
人的命运往往在他选择的时候就已经注定,待在欧美的朋友们自嘲道;欧美是好山好水好寂寞,中国是好差好乱好热闹;如果你60多岁,享受生活,选择欧美安度晚年没问题;如果你年富力强,正是大好年华,当然是到机会最多的东南亚市场,才能不枉此生,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本文来自公众号:菲华共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