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为教皇方济各离世降半旗,那被神父性侵的孩子们呢?
2025年4月21日,复活节后的星期一,教皇方济各离世。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在当天下午发布行政命令,全国政府机构降半旗,哀悼至教皇安葬为止。
媒体用举国同悲四个字概括这场仪式,宗教电台播放整日经文,国旗半垂,钟楼低鸣。
宿务大教堂燃起万支蜡烛,老人跪下,孩童合掌。
菲律宾再一次举国送别了一个不是菲律宾人的精神父亲。
可是,在3个月前,2025年1月30日。
公益网站主教问责网(BishopAccountability.org )更新了一份名单:
82位曾在菲律宾服务或受训的神父与修士,被公开指控性侵未成年人。
他们的名字没有出现在国家的公告里,
没有成为教会主日讲道的内容,
更没有配上国旗半垂的直播仪式。
而当4月这面国旗缓缓降下,
菲律宾人却从未为这82个案子的受害者点燃过一次全国哀悼。
82人的名单里,有10名神父与宿务教区存在直接关联。
这10人,有的曾在宿务接受神职训练,有的在市区内多个教区担任职位,还有的,曾被调往海外,后因指控再度回到菲律宾。
名单太长,咱随手翻3:个:
Fr. Kenneth Hendricks,美国籍,长驻比利兰岛(Biliran)30年,遭10余名男童指控性侵。2018年FBI直接介入,2023年被引渡回美接受联邦起诉。
Fr. Joseph Skelton,原驻美国密歇根,1990年代被控猥亵男童,事发后被调回菲律宾,目前具体状态教会未说明。
Fr. Apolinario Ty,菲律宾籍,曾跨境任职,被举报性骚扰未成年男孩,教会声明称其悔改良好,调离宿务后去向不明。
宿务总主教José Palma对名单做了回应。他说,名单上只有3人是宿务本教区正式神父,他们已经接受民事及教会的审查程序,并被认为适合回归神职岗位,但需在持续指导与监督下继续服务。
啥意思?
无罪,无惩罚。
继续讲道,继续告解,继续被信徒称作父亲。
在全球范围内,天主教会性侵案不是新闻。
从2002年《波士顿环球报》的揭露神职者计划起,全球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曝出系统性掩盖神父性侵未成年案件。
据Vatican News与BBC联合统计,自2001年以来:
天主教会全球范围内已有超7000名神职人员被举报涉性侵;
梵蒂冈至2022年为止,开除近1000名神父教籍;
美国、德国、爱尔兰、智利等地,已设立国家级赔偿基金,总金额超20亿美元。
在美国,2023年,马里兰州总检察长发布报告指出,仅巴尔的摩一地的教区神职性侵案件就超过600例,持续时间长达80年。
对比之下,菲律宾的问题不是规模小,而是处理慢、态度模糊。
菲律宾法律从未赋予神父任何司法豁免权。
性侵、猥亵、猥亵未成年人,这些在法律上都是刑事犯罪,不管你穿不穿神职服。
但问题是:能不能立案是一回事,敢不敢办是另一回事。
从警察、检察官,到法院,没人敢碰神职者,很多案件压根没进法院:
有的受害者刚刚想报警,就被社区劝退
有的警察根本不愿进教区调查
有的案件到了检察官那,发现“证据不足”
有的甚至根本没人敢指认——因为那不是加害人,而是神父。
这不是证据缺失,而是整个社会系统自我屏蔽。
教会说,我们自己处理,国家就点头了
一旦有指控,教会的反应通常是:
我们会内部评估。
评估之后的结论不是报警,而是调职、休假、悔改。
案件不是被解决,而是被转移了。
菲律宾的主教们相信,
他们有权保持沉默。
因为他们不怕任何事情。
当菲律宾的教堂为教皇点燃无数支蜡烛,
我们也许该问:那些被神父侵犯的受害者呢?
他们的故事,不在教会的布告栏上,
不在总统的公告里,也不在媒体的头版下。
主教说:我们所有人都是希望的朝圣者。
这话听起来像祷告,但更像避责。
因为信仰的悲剧在于,
它太强大了,以至于连正义也得绕开它。
你想举报神父,你得先穿过一整座信徒构成的村庄,
你说了,你就是摧毁神职、诋毁信仰。
你做了,就是敌对势力。
你沉默了,就永远没有下一步。
你,敢么?
2005年教皇若望·保禄二世去世,全菲默哀三天,降半旗。
但,菲律宾从未因任何一起神职性侵案,全国性地召开听证会。
更别提,降哪怕半公分的旗。
教会为教皇举国哀悼,国家为神职保持沉默,
可那群被侵犯的孩子们,连信仰的背影都看不见。
但是啊,
真正的信仰,不该拒绝质疑。
真正的道德,不会惧怕阳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