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选举在即,枪杀频发,千万别去这些地方。。。
2025年5月2日,马京达瑙北省(Maguindanao del Norte),达图·奥丁·辛苏亚特市(Datu Odin Sinsuat),尚科营地(Camp Siongco)。
营地不大,但警戒很严,荷枪实弹的士兵在门口站得笔直。
就在这里,菲律宾陆军第六步兵师(6th Infantry Division, 6ID)的指挥官唐纳德·古米兰少将(Maj. Gen. Donald Gumiran),站在台前对着麦克风说:
我们要确保5月12日的选举,是自由、公正、和平的。
而台下,坐的是来自棉兰老中部(Central Mindanao)各省的记者。
一边是军人,一边是记者,这画面听上去像是和谐合作。可如果你熟悉这片土地,就会知道,这两个群体,其实有段说不完的故事。
更别说这场会议召开的地方——马京达瑙,菲律宾选举史上最血腥的地界。(58人被杀,菲律宾选举史上最黑暗的大屠杀)
其他地方,当选靠造势和撒钱。
这个地方,当选靠命硬。
菲律宾选举,尤其是棉兰老岛的选举,和民主理念没什么关系,比的是谁枪多,谁命够大。
在这里,胜选不只是进议会,更是掌控预算、调动警力、掌控军队、左右司法的通行证。
据菲律宾国家警察总署(Philippine National Police, PNP)最新统计,自2025年年初至今,全国共记录35起与选举有关的暴力事件,造成13人死亡,其中邦萨摩洛自治区(Bangsamoro Autonomous Region in Muslim Mindanao, BARMM)报告8起,位居全国第二。
第一是吕宋岛北部山区,科迪勒拉行政区(Cordillera Administrative Region)报告了11起事件。
国家警察总署还将全国143个社区列为选举高风险区域,多集中在马京达瑙、拉瑙省(Lanao del Sur)和达沃地区(Davao Region)这几个棉兰老岛的省份。
多起事件已涉及候选人、选务人员和选民家属,还有无辜群众。
选举前的枪响炮响,就像火药桶前的生日派对。
为了管住局面,军队下场。
第六步兵师的士兵与菲律宾海军第一海军旅(1st Marine Brigade)军官,在多省拉起封锁线、排查武装组织、协助选务流程。
但,他们知道,枪杆子不够。
这次,第六步兵师干脆把记者也请来了,办了一场名为剑之对话(Talakayan sa Kampilan)的座谈会,邀请国防新闻团(KDPC)成员共聚一堂。
说是讨论选举安全,实则也是一次战前公关。
唐纳德少将说:媒体是遏制选举暴力的重要力量。你们能传播信息,也能减少恐慌。
国防新闻团主席、哥打巴托市(Cotabato City)天主教广播电台DXMS负责人德雷玛·布拉沃(Drema Quitayen Bravo)也在场。
她点头回应,但心里明白:
他们当然可以传播信息,但也最容易传播成牺牲品。
棉兰老中部尤其是邦萨摩洛自治区(BARMM),是全球记者伤亡最多的地区。
2009年,那起震惊世界的马京达瑙大屠杀,死了58人,其中34名记者。
他们不是陪跑记者,而是陪葬记者。
但此后,无数地方记者仍在坚守。
你可以不投票,但你不能不开麦。
记者是唯一能出现在所有阵营现场,又不会立刻被开枪的职业。
但在事发之后,有多少赔偿?会有追责么?
所以当军方说,媒体是安全保障的一部分,你听得出,这不是承诺,是请求。
军队找媒体谈合作,是为了选前稳定。
而媒体的参与,有三种意味:
一是真合作,传递信息,劝群众冷静;
二是假中立,站队家族,参与造势;
三是被迫参与,不报,就不安全。
选举期间,媒体人每天要处理两种稿子:
一种是台面上的选区安全形势稳定;
一种是私底下的,某某候选人雇人拦路威胁对手。
更危险的是,记者能让某人看起来像胜者,也能让某人看起来像嫌疑犯。
记者写错一句话,明天就可能被“陌生人”一通杀威棒。
军方这次特别提到,两个穆斯林武装组织——摩洛民族解放阵线(Moro 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 MNLF)与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Moro Islamic Liberation Front, MILF),已承诺协助维持各自和平区的秩序。
听起来很稳,实际上很巧妙。
因为所谓和平区,指的是他们已经控制的地盘。
这叫和平?不,这叫划区分治,叫以战止战。
和平只是结果,控制才是目的。
5月12日,其实不是投票日,而是一个赌命的分界线。
你以为他们在选举,其实他们在分赃。
你以为投下的是选票,其实是押注。
选完之后,广播会继续播,军队会继续巡逻,家族会继续当政。
唯一换掉的,可能是新闻稿的模板,从安全准备换成平稳结束。
可你我都知道:
有些声音,不是没发出,
是,被枪声盖过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