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岛的韩国老板,正在被赶走?薄荷岛还会欢迎外国人吗?
昨晚,一位在薄荷岛做旅游的朋友发给我这段话:
> “最近市政府开始卡韩国人的工签了,不给办劳工卡。很多本地人在抱怨,说韩国人来这里开餐厅、盖饭店、买地,到处都是,把本地人的空间都挤压掉了。尤其是从长滩岛搬过来的那批,动作快得吓人,一来就直接开店、盖大楼。
所以政府现在慢慢卡他们的合法身份,先让他们办不成手续。
我自己也有感触。我现在要办船的文件,结果被告知,无论是船主还是船长,身份证地址必须是邦劳(banglao)本地人,还得有村委会证明,连隔壁市区的都不行,更别说我们这种外地人了。
还有一个例子,有家韩国人开的店被举报了,说店里八成员工是宿雾人。
可问题是,现在薄荷岛很多本地人真的很难用,又懒又笨,根本没人想请。老板们宁愿出住宿、包交通,也要请外地人。
我问那位老板:‘如果韩国人不投资,那谁来雇这些菲律宾人?’
他苦笑,说这种话不能讲,讲了会被盯。
幸好现在没有中国人来投资,不然生意更难做了。”
一、从旅游岛变成小首尔
这几年,薄荷岛变化不小。
以前是个拍婚纱照、跳水、晒太阳的地方,现在一到晚上:
招牌全是韩文
音乐放K-pop
连咖啡香都带点泡菜味
不是我夸张,是真的像你从宿务坐船,直接开到了釜山。
尤其是那批从2018年从长滩岛撤退过来的韩国人,一来就带着资金、设计、团队,直接盖大楼、开SPA、搞酒吧,效率惊人。
本地人根本跟不上节奏,看着自己门口一间间“韩国风”的商铺,不满情绪慢慢堆了起来。
二、所以就开始卡了
先是不发劳工卡。
再来是办船要“本地地址+村委会证明”。
然后你敢请宿雾人来上班?举报你!
你没用本地劳工?举报你!
你盖房动作太快?说你操控市场!
有种浓浓的暗示:“你太活跃了,我们不欢迎你了。”
而背后的政策支持,也不是空穴来风。
菲律宾劳动部今年刚刚重整了外国人劳工许可制度,加了很多流程,名义上是“优先本地人”,但实际效果是:凡事都变得更难。
三、那为啥以前中国人来没事?
也有人问,中国游客以前那么多,怎么没见政府管?
三个原因:
1. 中国人是消费型,韩国人是定居型+经营型
中国游客大多是来花钱的,三五天走人,住酒店、买纪念品、潜水拍照。
可韩国人不是。
他们是来开店、来长期住的,民宿、咖啡馆、KTV、整条街运营。
一句话:中国人花钱走人,韩国人花钱留下。
2. 韩国人的连锁化、组织化太强,容易引起“侵入感”
中国店开得零零散散,韩国人是整街统一风格,员工穿制服,菜单全韩文,顾客也清一色韩国人。韩国人即使出国了,也几乎还是只消费韩国人开的韩国餐馆。
你站在薄荷岛主街上,会错以为自己人在济州岛。
这种“气势压人”的感觉,让本地人很快有“被排挤感”。
3. 今年是选举年,民粹主义抬头,谁风头大谁就被盯。
薄荷岛要选地方议员,谁最能迎合“本地利益”谁就能拿票。所以选举之前,各种表态是肯定得有,当然,之后有没有做,那是另一回事了。
而“限制外国人抢饭碗”,最容易赢得掌声。
你一个外国老板,赚本地人的钱,用外地人当员工,谁看你都不是顺眼的。
四、那本地人能撑得起薄荷岛的产业吗?
回到文章最开始那个最尖锐的问题:
> 如果没有韩国人来投资,那谁来雇菲律宾人?
这句话没人敢讲,但每个老板都想问。
现实情况是,本地人确实“便宜”,但也确实“不太好用”——
上班迟到、请假不讲
做事效率低、沟通难
一讲批评就说你歧视
你请个宿雾人,虽然成本高一点,但至少能做事,不出岔。(这个嘛,也不好说)
可你一旦“太有效率”,就会被盯上。
最后变成:你又请不起本地人,又不能请外地人,只能关门大吉。
五、薄荷岛还会欢迎外国人吗?
表面上说欢迎,其实你动作一快,赚钱一多,就会有人眼红。
而你一红,就会有人举报你、查你、卡你。
于是很多人学聪明了:
不挂牌子
不扩规模
不雇本地人,也不请太多人
就像我那朋友说的:“能低调就低调,能躲就躲。
薄荷岛的海风还在吹,游客还在笑,但海浪背后,那些关于“谁能留下、谁该滚蛋”的规则,已经变了。
这不是旅游的问题,也不是韩国人的问题。
是一个地方,在全球化和本地利益之间,努力寻找“安全感”的拉锯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