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2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讨论] 菲律宾华人的历史渊源

[复制链接]

353

主题

356

帖子

670

菲华币

菲华特使

Rank: 3Rank: 3

积分
45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28 17:42:3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言

菲律宾在漫长历史时期内,其境内7000多个岛屿上虽有人居住,但并未形成国家形态,而最早到达菲律宾群岛的国家力量,是中国三国时期的东吴。此次“出访”的目标是扶南(扶南即柬埔寨),菲律宾各地仅是顺道路过,因此中国此时对菲律宾,也只能说是“到此一游”,去过而已。

1.古代时期-已有往来

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十分繁荣,但菲律宾群岛却只是这条海上黄金航线的一个并不起眼分支。菲律宾列岛人烟稀少、经济落后,中国的大宗输出产品(丝绸、瓷器、茶叶),当地市场容量有限,而当地出产的水果、香料、海产品等,其它南洋地方也不难买到。这条航线最重要的意义,是开辟了一条中国福建沿海居民迁徙菲律宾的通道,此后几百年间,吕宋等地逐渐聚集起不少华人,他们经商、务农,甚至成为海盗,在当地居住下来。

1405(明成祖永乐三)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在前往渤泥途中经停吕宋,在当地见到许多福建侨商。



2.近代时期-下南洋

中菲经济交流从未间断

地球上,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华人。

菲律宾华人中,至少85%以上祖籍地在福建;其中又有三分之二是在晋江。这是个奇特的现象。东南亚华侨多源自福建、广东。

谋生几乎是早期漂泊的唯一主题。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特别是泉州府各县地狭人稠,其中又以晋江为最。生存下去成了最重要的事。闽南人迁移菲律宾的历史,是闽粤两省数百万民众“下南洋”大戏的缩影。

民国初年至30年代,民众“走土匪”、“逃壮丁”成为闽南侨乡的普遍现象。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许多青年因此远避海外,其中还有不少是为避难而出洋的革命志士。



金门人这样描述他们下南洋的祖先:“他们初到菲律宾时,连拖鞋都买不起,大多衣衫褴褛,打着赤脚,用肩挑,用手扛,在市井街头卖油,卖布点,卖衣服或是卖水果、猪肉等,其中有也打首饰的、理发的、代写家书的。很多广东人具备工匠技术,就做工匠;没有技术的福建人,则从小本生意做起。”

3.华人血统的政要

菲律宾总人口中华人血统有上百万人,其中先祖十之八九是来自闽南。菲律宾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也都是华裔,例如菲律宾国父何塞·黎刹(José Rizal)、首位女总统科拉松·阿基诺(Corazon Aquino)等等...



如果仔细探究一下东南亚各国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华人无论走到哪个国家,都会成为该国的精英阶层。
黎刹成为菲律宾国父,既得益于个人的奋斗,更得益于流淌在华人血脉里的倔强和坚韧。黎刹埋葬于黎刹公园,位于首都马尼拉市中心的罗哈斯大道旁。这里是游客们休闲游玩的胜地。公园里矗立着黎刹的铜像。



2016年6月30日,拥有华人血统的杜特尔特(Rodrigo Duterte)当选为菲律宾共和国第16任总统。他上任之后,对内以铁腕清理国内的毒枭,对外则向中国释放出友好的信号,引来世界各国的瞩目。许多人对杜特尔特的华人血统津津乐道,因为杜特尔特的祖父是一位姓吕的中国人,来自福建。

4.华人对菲的突出贡献

菲律宾华人在这里形成了“三宝”:菲华志愿消防队、菲华义诊队、捐建农村校舍。这“菲华三宝”不仅保障了当地华侨华人能安居乐业,而且也增进了华侨与菲律宾人的融合,让双方相处更加融洽和谐。



据统计全菲五百家最大公司中,华商约占三分之一,并在纺织及成衣、漂染、钢铁、五金、制糖、塑料、木材加工、建筑材料、百货及金融等行业占优势。










菲律宾华人电报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