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1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菲律宾将南海搞得更危险了

[复制链接]

168

主题

168

帖子

45

菲华币

菲华卫士

Rank: 2

积分
16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2-9 22:48:5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月2日,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会见美国防长奥斯汀。大概是为了避免这一消息过分刺激他的“中国朋友”,菲律宾官方并未刊出这些会面图片。

2月1至2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访问菲律宾,结果菲律宾再增加4个军事基地供美军使用,加上原有的5个,目前美军已经可以使用菲律宾9个军事基地。

1991年11月,美国空军降下了美国国旗,将克拉克空军基地移交给菲律宾政府。1992年11月26日,最后一批美军搭乘贝洛森林号两栖突击舰离开苏比克湾海军基地。美军离开菲律宾已经过去整整31年。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三世曾答应开放5个基地给美军使用,但是继任的杜特尔特没有执行。现在小马科斯一口气开放了9个,势必搅乱了原本就不宁静的南海局势。


菲律宾允许美军使用的9个军事基地的位置,其中红色的4个是新增的。
墨菲定律法则告诉我们:只要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只要无限次一直做下去,就一定会发生;只要重复的次数够多,发生意外的几率可以趋近100%。

所以,过马路可能被汽车撞,火车可能会脱轨,飞机可能会坠毁;只要你过马路、搭火车、乘飞机的次数够多,危险迟早都可能找上你,这就是机率。用这条规律来看南海问题,我们可以简单结论:只要美军不断进出南海、中方不断反制美机抵近侦察和美舰自由航行,双方迟早会打起来。

要想结束意外的发生,只有中美停止所有的军事对峙、军事力量之间不再产生负面互动。然而以目前菲律宾开放9个军事基地供美军使用来看,我们只能悲观地认为,未来南海局势只会越来越恶化。


2月1日,菲海警船滂尼发秀号(最北边)和2艘中国海上民兵船在美济礁附近的航迹图。从航迹看,中国船只试图做出拦截动作,后放弃。
在此之前的30年时间里,从新加坡到日本漫长数千公里航道上,美军没有任何军事基地,其中最重要也最危险的台海与南海首当其冲。美军出于遏制中国的目的,每一天都希望能够在地图上的这段空档设立更多的军事基地。现在小马科斯让他们梦想成真了。

过去20多年来,美国海军陆战队几乎已经丧失了固有的技能:两栖登陆。无论在阿富汗或在伊拉克战场,陆战队的军事任务和陆军一样,成了跟班小弟。这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开始轻量化、小型化、无人化的原因。作为两栖登陆作战类的军种,海军陆战队更需要军事基地。面对东亚大陆岛漫长的海岸线和广袤的南海更是如此。

自麦克阿瑟二战时通过跳岛战术收复菲律宾并进一步战胜日本帝国以来,跳岛战术成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招牌。在美国人的想象中,第一岛链的每个小岛都是他们跳岛战术的目标。以小型两栖登陆舰携带武器,哪儿有冲突就去哪儿。


全世界30%的石油需要通过南海航线
但在南海和台海这套战术却玩不下去了。因为美军之前在南海没有军事基地,无法接纳到处登陆的海军陆战队、以及未来的海军无人舰艇(包括无人潜航器)和空军“敏捷战斗部署”(Agile Combat Employment,ACE)。

所谓的“敏捷战斗部署”就是要求C-17运输机搭载必要的维护设备、燃油、弹药和维修保养人员,搭配4架F-22战斗机组成小型编队,在24小时内飞抵全球的简易前沿基地,在72小时内独立执行攻击和空中支援任务。在战时迅速向美国及盟友军用或民用机场转场分散,最后形成一个“少量永久性大型基地+大量临时性前沿小型基地”的分散式作战基地群。

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军挖空心思也要让菲律宾开放9个军事基地。特别是吕宋岛北部可连接台海,巴拉望岛的西部可以控制南海心脏。未来,如果美国能够租借越南的金兰湾,控制太平岛,那将完全将新加坡通往日本的航路控制在手里。


2月8日起菲、美海军陆战队在巴拉望举行为期一周的参谋人员会谈。
一直以来,台海都是中美双方军事部署的焦点,观察家们认为这里发生战争的几率在不断攀升。这可能多虑了。焦点之所以成为焦点就在于涉事各方放置了足够多的注意力,不到最后的决战时刻,台海发生突发性冲突的可能性其实不高。上次佩洛西赴台期间的一系列迹象表明,斗而不破、围而不攻的局面可能会是稳定的常态。

但南海完全不同。这里的危险之所以超过台海,是因为中美双方军力尚未达到均衡,而军力均衡是中美军事风险管理的关键因素。而且,双方军力在南海处于不断增加的添油状态。

虽然中美于2016年9月签署了两个互信机制备忘录:“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和“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但很明显,这两个备忘录并不能约束美国军事武力的运用,更不包括核武器。


去年12月21日,中美军机在南海飞行时相距仅3米,差点导致相撞事故。

既然南海缺乏制约性因素,中美两军发生意外冲突的机率就会很高,例如2022年12月,中方战机与美军侦察机擦肩而过,距离仅仅3米;再如目前正在发酵的高空气球事件。未来这种事件只会多不会少,如果再度发生像2001年的撞机或其他突发事件,又将如何呢?

为避免海空突发事件,最佳的状态是双方军事力量的均衡,只有均衡才能够让中美双方感到害怕,愿意坐下来谈,而不是什么相遇行为准则的制约。

纸面上中美之间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差距正在迅速缩小。中方正加速实现在本世纪中叶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进程。问题是:在此之前会发生什么?军事力量尚未平衡的时候可能是最危险的时候。


气球是中美关系的最新风向球
最容易做的是恢复中美两军对话。在佩洛西访台之后,中国方面取消了军事对话。以后如果要恢复对话,又应该以什么为基础?美国新任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及众议员正在酝酿四月赴台,这无疑会降低对话恢复的可能性。

看起来,意外冲突始终是中美之间所无可避免的事件,要真正的做到两个相遇准则备忘录的目标,也许只有以真实的“碰撞”事件,才能让中美双方坐下来谈。而菲律宾开放9个军事基地让美军使用,无疑会增加“碰撞”事件发生的风险。

菲律宾华人电报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