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6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讨论] 菲律宾魔力21(上)

[复制链接]

173

主题

173

帖子

93

菲华币

菲华卫士

Rank: 2

积分
17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6:5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1「让人发疯的延误」‍‍‍‍‍‍

航班一直在莫名改期和延误,以至于睡觉前和睡醒后的起飞时间都甩出快三小时的差异,至此早上八点半的飞机已经变成一点起飞了。实际的起飞时间其实是两点,落地前还被强行赠送了一段高空盘旋城市景观大赏,提前看上了日落千帆。好在剩下的中转时间还是赶得上跟海哥约饭。

漫长等待里的心理安慰之一是值班经理在机场端着我的手机用北京话发飙帮我跟客服battle。那一刻觉得北京话好有魅力。后来我也体验了一把发疯,嗯,人是需要能够发疯和宣泄不满的。

02「海哥的故事」‍‍‍‍

见海哥的时候海哥都点好菜了,湛江菜,精致淡雅。海哥喝着茶看着24小时没吃正经东西的我在对面风卷残云。上次见海哥是两年前,海哥说我们武汉三子干一杯啤酒,当时没听清也没立刻反应过来海哥说的是啥,只看见伸过来的酒瓶,一脸懵逼。这次扒了海哥各种七七八八的好玩故事(才意识到海哥几乎要跟我爸妈一个辈分了),最后肚皮滚圆地道别返回机场。‍‍‍‍‍‍‍‍‍‍‍‍‍‍‍‍‍‍‍‍‍‍‍‍‍‍‍‍‍‍‍‍‍‍‍‍‍‍‍‍‍‍‍‍

老K发牢骚抱怨,“明明我俩先认识的,但小三们先蹭到饭了。”我隔岸观火,“啧啧啧开始争宠了开始争宠了。”“你是2号小三。”那这么说来我其实应该是小二?“打起来打起来!!(不是我不是我!)”

03「路上」‍‍‍‍‍‍‍‍‍‍‍‍‍‍‍‍‍‍‍‍‍‍‍

在马尼拉机场中转,本来以为时间充足,还能在第一天正式潜水开始之前再见缝插针地睡上几个小时。没想到入境拖延+航站楼切换之后剩下的时间居然得精打细算。一晚上不困不醒地四处奔波流窜,天亮前得空最后一点时间窝在候机室的椅子上昏睡。比想象中舒服,像是小时候坐车趴在我妈腿上睡觉。‍‍‍‍‍‍‍‍‍‍‍‍‍‍‍‍‍‍‍‍‍‍‍

从飞机上看邦劳岛附近的海域,蓝得好漂亮。落地之后,旺仔骑着摩托车来机场接我,一路三四十迈的速度往民宿奔驰,我坐在后座心里慌得一批。不过几天后甚至习惯了五六十迈的车速。可能因为菲律宾的路大直道居多(要么就是极致波浪线),外加人们驾驶习惯一致地良好,骑太慢的话就会像是在高速路上学习开车,格格不入而且碍事。但路上也会偶见血迹,不知源自何人或是何物。在贵州骑过山路、在云南环过洱海、在安徽半夜抛锚之后我们深知,谨慎为妙。

菲律宾岛上的主要交通方式是摩托或者突突车(三轮车)。在薄荷岛租车的时候旺仔甚至先欠了一天的租金就把车搞到了手,我坐上去的时候立刻感慨,跟电车相比果然不一样!座位更宽动力更足,但大上坡或者大下坡的时候还是会希望自己能被粘在车座上,或者至少人工地把自己绑在旺仔身上。骑上摩托后开始每天四处观察油价,不过其实数字波来波去导致的每日油费差异可能也就一两块吧。

租车也不总是这么容易。在杜马盖地的时候租车老板对我们有没有摩托车的驾照原件颇有执念,“如果没有的话,你需要把护照作为抵押,并且我们要签署协议,如果被交警查岗和出了交通事故,你们会付全部罚款。在菲律宾如果车撞到了你们,是你们付全部责任。”虽然脑子里边盘旋着问号边回响“不要在境外把护照交给任何陌生人”,但跟几个突突车讲价都失败之后我们还是妥协了(后来还对比了一下地域差异,感觉这边的人力要么是生意好要么就是价格高)。妥协前还盘算了一下这几天见到的所有交警岗亭和事故现场,印象里所有警察都是笑嘻嘻地看着我们没动过查证年头,事故概率也因为驾驶习惯和谨慎小心比较可控。“我对你拿着我的护照会做什么没有信心。”老哥听到的时候一脸难以置信,只能说要不要租车是你的选择。“护照对我来说很重要。”“我的车对我来说也很重要。”行吧。还是上路重要。“骑慢点儿啊。”“我们会小心的。”出发前老哥还问了我们打算去哪,事实上我们去了比计划更远的地方,一圈平安归来之后甚至还有点小雀跃。离开前老板说,“See you next year, huh!”

还掉摩托车后我们还是体验了一把突突车。旺仔终于有了放松观赏沿路风景的机会,而我则是弯腰佝背手扒隔离铁丝,“上演铁窗泪。”突突车其实相当于是个简易版出租车,司机坐在前排中间,两边分别可以坐一个靠得很近的人(也有的车是司机坐在左边右边能做一个人),后排的位置能视情况坐2-4个人。去港口的路上顺路捎了一个当地小伙,当他下车掏出来50比索的时候我们终于知道了基础的车费水平,游客溢价300%。

在薄荷大岛上还常见一种改造版的小型面包车,“吉普尼”。车门大敞(也就是没有门)长椅对坐,从两侧窗户露出的脑袋个数大致判断能坐十几人,如果再算上扒在门框和或许蹲在座椅间隙的人的话,或许能坐20多个。菲律宾的印度切片时刻之一。

去机场前我们还获得了一次挤大巴的机会。座位紧凑的车上走道里还站满了人。由于过于拥挤一上车我就感觉自动被封印在了原地,旺仔看到前排的座位后坐在了司机旁边,窗边的一个姑娘看到我之后拍了拍身旁的空位,于是我还是在被疯狂挤压摩擦的状态下挪到了那里,背包占了2/3的空间(过于拥挤我实在不想动弹卸下来),我左边的屁股坐在座椅的右侧边角上。公交车招手即停,司机跟路边每一个潜在乘客用眼神确认是否需要搭车。车里没有空调,即使窗户大开也依旧汗如雨下,而且因为时而堵车车速提不起来,车窗只能用来确保透气而不能保证凉风。看着身后甚至穿着长袖和外套的人们我只想感慨,这难道是基因变种。即使左边坐着我们游戏的潜在玩家,看着她玩竞品的时候我也毫无用户访谈的想法了。

04 「13个潜水瓶」

这次去菲律宾的主要目的是考潜水证,勾掉我在高中毕业就列下的待实现愿望。出发前需要完成理论部分的内容,旺仔大概尝试熟读背诵过学习材料里的每一个字,“我是第一次感觉学习不好会影响生命。”‍‍‍‍‍‍‍‍‍‍‍‍‍‍‍‍‍‍‍‍‍‍‍‍‍‍‍‍‍‍‍‍‍‍‍‍‍‍‍‍‍‍‍‍‍

背着第一个气瓶出海。上次潜水已经远在十年前,我面色平静地跟着船一起摇摇晃晃,但紧身湿衣都勒不住心里能踩穿地板的踢踏舞。准备背滚式入水。当 Angel 和 旺仔都在水里等我的时候,深刻体会到那句话,永远不会有完全准备好的时刻。只能悲壮决绝的架势后空翻豁出去了。突然耳边干燥的声音突然变成了咕噜咕噜的水响。我还能呼吸。我还活着。下潜的时候忘了怎么平衡耳压,耳朵的疼痛一直没有好转,但我们所在的深度似乎还在继续增加,于是拼命跟 Angel 摇手表示有问题。 Angel 用0.5倍速告诉我要慢速吸吐气,然后再尝试一下平衡。后来不知道怎么突然开窍,意识到是要捏住鼻子吐气。不过这才是第一个坑。第二个坑是,我发现在水里完全控制不了自己的身体,以至于时常处于一种坐着的姿势,或者眼看要直接手足无措地沉底到珊瑚上,直到被 Angel 一把捞起。我和 Angel 对此一样费解。所以理论直到实践之前都不会意识到可能会被海水泡发膨胀到看不出原样。第一潜晕晕乎乎地平安上船了,然后在船上吐得一塌糊涂,水里走一遭之后四肢从金刚变面条,感觉根本扛不动气瓶回到岸上。“你还想在两天内学完吗?”不了。今天这罪就受到这儿吧。

Breakfast with rice and fish. 检查 BCD 充气、检查配重、检查绑带、检查气压、检查脚蹼面镜,这句话的内容可能在第四五次的时候才彻底记全。不过没关系,糊弄着糊弄着也就精通了。‍‍‍‍‍‍‍

尽管前十次潜水我几乎没有一次不是心狂跳着栽进水里的,但大概从第三四次开始我就爱上背滚式入水了,在海里的关注点也从能不能活命转变到开始观察身边的珊瑚和小鱼。当能完全舒适地呆在海里之后,我突然意识到了为什么这是一种蓝色鸦片。在海里沉浸式看纪录片冥想绝对是一种绝妙的体验,鱼在身边悬浮穿行,珊瑚在礁石上飘飘荡荡,我们彼此都互不打扰。不过还是有只好奇的小丑鱼,在绕着我游了半天之后跑过来嘬了一口我的表带,然后极速转身逃跑。这么多潜水员之后它还是没意识到,潜水员其实不好吃吗?‍‍‍‍‍‍‍

13 次潜水发现了一堆神奇动物。杰克风暴在身周环绕,鱼墙的压迫感和震撼感一样强烈(从当时到现在都没确定自己到底看没看到海狼风暴,不过看到了大眼鲭鱼风暴,金光闪闪)。在海里看海龟和隔着空气围观有种非常不一样的体验,我们终于生存在同一种介质中了,俯视变成了平视,突然有了一种众生平等的感觉。钻进洞里去看忘了什么鱼,只记得游到狭窄空间里的兴奋和刺激,我居然能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出入自由,好神奇。还有船边的领航鲸,海底的大贝壳(好像是砗磲),受到惊扰后突然收缩的珊瑚,逃跑的小螃蟹,胖胖的“派大星”,钻在洞里的鳗鱼、突然出现在面前的疑似海蛇、四处游走的疑似扳机鱼、珊瑚周围随着洋流舞动的彩色小鱼群、伪装很好的青蛙鱼、沙子里集体探头的花园鳗、不会卷曲的管鱼、尖嘴的什么鱼等等等等。深潜的那次我们去看了沉船,没想到沉船并不是一艘孤零零的船,而是一整个生态系统。Angel 说四五月的时候还有人在那里看到两条鲨鱼,好奇妙。哦还有个好玩的,在水下看东西会比在空气中大很多。第一次下水的时候发现从水下看 Angel 好大一个人(前五六次潜水的时候眼睛里都没有过旺仔,毕竟盯紧教练才是海底保命最大要领。)。水面上看 Angel 像只猴子,水下看 Angel 这家伙眼睛好大睫毛好长。啧啧啧开始嫉妒欧洲人的基因。‍‍‍‍‍‍‍‍‍‍‍‍‍

至于其他一些瞬间。尝试跨步式入水,之前潜水没喝的水都在这次喝了。后来恍然大悟这不就是变形的跳水;不知道会在多少次之后会像爱上背滚式入水一样爱上这样跳海。从小船背滚式入水的时候差点卡在船上,本来想要不要做个仰卧起坐上船重来一次,Louis 一把把我推水里了。第一次看 Angel 打象拔,我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身体,下意识想拉着 Angel 手里的绳子升水,手刚伸过去还没摸着绳子就被一巴掌拍开了。半路同行的伙伴在进阶课程还是不能控制身体,Angel 在水下忧心忡忡地看着不受控上浮的她;上岸之后跑过来跟我们说,"I'm proud of you guys. You were doing great underwater." "I think we learn from the best."然后还发现学习阶段和非学习阶段最大的区别之一是不用自己装装备和洗装备了,哈果然花钱的都是大爷(虽然学习也有学费)。看另一个潜伴在水里打转和回头找旺仔的时候意识到,原来我的视野从眼前的一小块区域扩大到了整个四周,就好像一个人突然学会了扭头。不过每次扭头似乎鼻子都会稍微呛一点水。

Angel 是个严格又好玩的人。从第一潜说“不要戴着手套潜水,那样你会觉得你可以触摸一切东西(事实上应该避免解除任何生物)”,到在海里身体力行地带走看到的每一个垃圾,而垃圾有时候还可能会是一张崭新的钞票。室外空间被占满的时候我们的座位会被去搬到椰子树下,“这是我最喜欢的教室”。用来敲气瓶引起我们注意的金属棒头略带弯曲,然后一本正经地告诉我们“这是被鲨鱼咬的”。“它是被鲨鱼咬弯的??”然后开心一笑,“不是。”课上我们还认真地讨论了国内外数字手势有什么区别,以及到底应该怎样享受每一次吸烟。“虽然你们并不吸烟,但你们应该像吸烟一样在水下呼吸。”当发现喜欢的老师需要与其他学员共享,第二天的时候我跑去争宠,“今天我们能跟着你潜水吗?他们可以跟着另一个教练。”“哦今天只有我们了,他们不会继续这个课程。”然后我俩一起欢呼击掌。后来翻照片的时候还看到 Angel 蹲在地上像猴一样看我趴在长凳上体会 trim 到底是哪里的肌肉在发力,想来 Angel 确实有点像只毛茸茸的猴子。(主要是胡子多,我俩的脸放一起之后他的脸看起来只有我的一半大小,于是我认真思考了蓄胡子的可能性 )。最后一潜顺利上岸,两个新晋潜水员成功毕业,然后跟Angel一一拥抱(真的有种毕业的感觉),“我们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潜水都会给你写邮件的。”我想,这或许老师与学生链接最好的部分之一。“你之后会想Angel吗?”我问旺仔。“会吧。”

潜水改变了什么?离开海面一周后有时候还是觉得手浮在水里。不过这只是最小的变化之一。首先是作息。潜水的这几天没有一天不困的,晚上饭都没吃完就惦记着什么时候能睡觉了。七八点开始犯困,九点十点入睡是常态,再睁开眼至少五六点之后,成功睡过所有日出。然后是吃饭。潜水员一天只需要吃两顿饭,早上吃多了会吐在海里,潜完水的时候已经不饿了,于是只剩下一顿饱餐的晚饭。原来我对食物也可以如此无欲无求。再然后是欲望。生活被海水吞掉冗余边角之后只留下了最简单最重要的那些。比如一身泳衣走天下,裙子带了都没翻出来过,如果长期在岛上生活我怀疑再加个外套挡风防晒就足够了,甚至不需要衣柜这种东西的存在。比如房子,屋外有日出日落动物植物,进门有遮风挡雨的屋顶和一张舒服的床,似乎也就够了。于是发现,那些多余的欲望未必会让我更快乐。原来生活只要如此简单就能如此快乐。当然,也许一个月或者一年之后就又会怀念那些多长出来的枝枝角角,但意识到很少就可以很好,也很好。

05「一个摩托能坐四个人」

去移民局续签,差点要因为穿着泳衣去办手续被逐出门外(或者说就直接境外了?),也差点就能没被收钱直接走人。算了,人不坑我我不坑人。(不知道是不是菲律宾人不擅长算数或者数钱,还有一次我准备交钱前姑娘一直以为要给我退钱。)‍‍‍‍‍‍‍‍‍‍‍‍‍‍‍‍‍‍‍‍‍‍‍‍‍‍‍‍‍‍‍‍‍‍‍‍‍‍‍‍‍‍‍

顺路去沙滩准备找小S和教授吃晚饭。上次山里约,这次海边见。先看到小S,立刻叫住他,教授惊呼“这也能认出来!”不过其实他们都完全没变好吧。

准备去饭店,旺仔问他们准备怎么过去,“诶我跟你说一辆摩托能坐四个人......(真的,我早上刚数过,本来以为是三个人,看到有四只脚的时候意识到中间应该还夹了一个人)”,“车上坐四个然后我和小S在旁边一人拿个轮子挂车上滚过去是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后来还是帮他们去叫突突车了,“一百米处有四个人需要乘车,两个男生两个女生。”我和旺仔在路上等了十几分钟还没见人影,后来终于有辆突突车减速靠近我们,“你们帮我们叫的车?谢谢啊哈哈哈!”车上是刚刚捡了块儿砗磲带我一起在法律边缘游走的哥们。这确实接上了友军,但还不是小S啊!

06「巧克力山」

骑车去巧克力山,往返大概一百多公里。去程小路的碎石坡让我俩心里都咯噔了一下,如果都是这个路况,骑过去得到什么时候。好在拐出村庄之后就基本都是坦途了。(想起来之前一直期待长途摩旅,但其实几次短暂试验之后都是他腰臂酸痛,我腿脚发麻,现实总得往理想的泡泡上扎那么几下。)‍‍‍‍‍‍‍‍‍‍‍‍‍‍‍

远处的乌云很快挪到了头顶,我们骑进了最黑的那片云里。菲律宾的雨要么不下要么哗啦啦,几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雨声大到以为外面在发洪水,有一天半夜直接被雷声劈醒。躲进路边雨棚避雨,无论是从雨棚的位置还是在里面的人的精神状态都能看出来,人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

去巧克力山的路上大片绿田与蓝天相映,偶尔路过一些起伏的村庄,直冲云里,然后掉进林荫。巧克力山是一堆矮胖规整的绿色小山包(旱季是褐色),和眼镜猴一起印在200比索纸钞的背面。小S觉得没有桂林山水好看。我觉得没有棱角的山有一种动漫里的软萌质感。‍‍‍‍‍‍‍‍‍‍‍‍‍‍‍‍‍‍

回程路过不知道哪个镇子的时候停车混入当地的晚饭大军。

07 混入当地人的晚饭

“菲律宾这个菜系之所以让人觉得陌生,主要是因为其代表菜品和个性化的缺失。菲律宾由于400多年的殖民历史,对比整个东南亚菜系,其融合程度高(受西美日的殖民影响和中拉的贸易影响),特征风味来源于基础调料而非香料,且因为其历史上缺乏大型封建王朝,原始料理以效率型家庭型为主,用料和技法相对简单。而其特色的本土料理又因为殖民时期的再命名和文化压制,现如今很多都陷入了自证身份的困境。”

本来已经做好了菲律宾不好吃的心理准备,但其实跟想象中不怎么一样。(在北京也吃过唯一的那家菲律宾餐厅,吃了啥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当时旺仔讲了一个又长、又无聊、又没法打断的电影剧情。)

如果把这几天吃过的没吃过的按照正式程度升序排名:‍‍‍‍‍‍

- 水果管饱。比如拿椰子壳当勺子刮椰子肉,像剥龙眼一样剥龙贡果,开几乎没有惊喜成分的榴莲盲盒,跟蚂蚁抢红毛丹(跟长白山蚂蚁不同,菲律宾蚂蚁是辣的 ),用啃西瓜的姿势啃木瓜。

- 只要饿了的时候几乎一定能在身边找到面包店,有种中式主食厨房的化身;哦还有一种街头小车好像也在卖小面包,有种小学校门口小吃摊儿的感觉(说到这里,菲律宾的几乎所有小卖铺都让我有种梦回小学的感觉)。‍‍

- 街头小车卖的牛肉汤,可以配米饭或者面条,还可以配当地的迷你小辣椒一起吃。只见到过一次,但感觉是种挺当地的食物。路过的时候我实在好奇于是买了一碗,其实是好吃的,如果不那么齁咸的话。当时企图把汤当水喝,旺仔说我在饮鸩止渴。‍‍‍

- 炸鸡(可配米饭,手抓更正宗),这个绝对是菲律宾人民最爱,某天晚上我们甚至专门驾着相机拍了人们按照各自的标准挑选自己满意炸鸡的过程;同样常见的还有烤鸡和烤五花肉。‍‍‍‍‍

- 如果一堆锅像自助餐一样摆着,里面盛的大抵就是各种炒菜。凑热闹吃了一次,感觉跟中餐的差异似乎不大。但确实是那句话,凡是需要加盐的菜几乎都难逃齁咸。

- 坐在餐厅里正经点菜,看不懂菜单上到底都是什么东西(“你知道也没用,比如‘两小黑人结婚’是青椒皮蛋”),尽早放弃挣扎,叫来小哥直接让他选他最喜欢的菜,他指一道我俩点一道。事实证明,菲律宾菜其实还有挺有意思的,一堆奇怪但并不难吃的组合,就是有点咸。‍‍‍‍‍‍‍‍‍‍‍‍‍‍‍‍‍‍‍‍‍‍‍‍‍‍‍‍‍‍‍‍

- 上面那个餐厅可能更像是家庭小炒,宾客寥寥,吃的时候我一直在替他们操心开着到底能不能赚钱。后来又去了一家稍微高级点的餐厅,旺仔去之前惦记着要吃炸/烤五花肉,结果最后选了一一道炖牛肉,于是五花肉就端到我面前了。不过其实上菜后的前20分钟我一直在嚼着牛肉切猪肉,旺仔反过来。吃了40分钟后我俩同时感慨,菲律宾的肉也太耐吃了!吃完一盘的时候发现怎么还有一盘肉,堪称我国东北分国水准。‍‍‍‍‍‍‍‍‍‍‍‍‍‍‍‍‍‍‍‍‍‍‍‍‍‍‍‍‍‍

由于旺仔过敏所以后来没怎么吃海鲜,不过吃过一条腌鱼和一些炸墨鱼圈,还可以,但是咸。跑个题,来之前本来担心了半天登革热,没想到最后打败我们的是痱子、湿疹和过敏(旺仔第一天晚上就跟Aelke一家一起吃了大餐,高兴了没多久,第二天就开始过敏)。至于蚊子,旺仔站在院子里看Mario砍树的时候被咬了第一个包,然后陷入疯狂焦虑,不过后来无事发生。于是几天后我就直接给蚊子开自助餐了。‍

姚言乱语

图片太多的问题是没法给每张图添加描述备注,不过转念一想,图少的时候我好像也会偷懒不加。

(图片就混着日期随意发吧)


























































































































































































菲律宾华人电报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