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讨论] 马来菲律宾之行

[复制链接]

184

主题

184

帖子

103

菲华币

菲华卫士

Rank: 2

积分
18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5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去了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两个国家都让我有些意外。

马来西亚的油价只有3块钱一升,但吉隆坡街上的车,普遍比较小。按照我们的理解,他们对于六座车的定义真的是太勉强了。我感慨按照马来当地购车的偏好,这些车型在中国很可能卖不出去,而按照我们的喜好,这油价高低得搞个中大型SUV。

我好奇这和当地收入水平是否有关系,查了下马来西亚的人均GDP和中国是差不多的。从经济结构上来说,我们的GDP中分配给资本的较多,所以可支配收入大概率是马来更高一点。

走在大街上,吉隆坡给我一种很多元化的感觉,这种感觉和香港有点类似。较晚的时间出门,也并不感觉不安全,穆斯林信仰者居多,但却不排斥其他人。街上随处可见的汉字及华人面孔,让我感觉很放松。

第二天早上感觉写字楼的装修豪华程度,比大陆这边还是稍微逊色一点,但是听当地华人说,就业已经达到了充分就业的程度,有些工作岗位空着也无人申请。据他们讲,国庆要到了,所以要挂国旗和州旗,我说为啥两个旗,他说因为还有本州世袭的苏丹。

开车在路上,感觉很多路段都由不同的公司运营,计费次数未免繁琐了一点。后来想这可能就是当地的一种状态的体现,没有任何一方有垄断性的权力,各方资源处于零散和平衡的状态。从某种角度来看可能是失去了规模经济,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对普通人来说未必是坏事。如果没有任何一方垄断着所有的资源,那么任何人也就没有面对极度不对称力量的威胁的顾虑,就这样不好不差,不慌不忙,不急不缓得过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活,也挺好。

菲律宾的航班延误到11点落地,填那个海关的表就花了半小时,一度想放弃拿着手机填而直接去填纸质的,但是当地已经没有了纸质表单。

虽然这些绿色举动是全世界常见的景象,我有时候真的支持不起来。有的纸本身是可回收纸做的,有的纸是草做的,它真的对环境有那么大破坏吗?还有那个纸吸管,像我这种喝得比较慢的,常常遇到饮料没喝完,管子泡软了的尴尬场面。还有那个风能光伏电力,我觉得它们是好的,但是真的有必要强迫全世界每个角落的人都去用风电和光伏吗?就不能让它们公平参加市场化的竞争吗?

拜访很顺利,对方素质很高,返程以后对方的跟进程度,更让我对曾经心底的误会感到惭愧。

但是回忆起来,我还是心情比较沉重,酒店可能主要是招待外国人的,安保非常之严格,一次警犬检查,一次反射镜检查车辆底盘,每次进去都有安检,各个楼层只能在一楼和所住楼层之间走动,无法去到别的楼层。

一天晚上看到一篇推送的马尼拉帖子,说马尼拉的华人社交现状是,你约我我担心你挖坑,我约你你担心我挖坑。有人留言说,“是的,人多的场合我都不敢说中文”。我由于未在当地长待,不知道华人圈是否如此。

酒店的一侧,是LV和BUBERRY,另外一面,是矮旧的居民区。如果行走在市区,会有很常见的无家可归者,这类人群全世界哪里都有,只是这里相对属于比较常见一些的。还有大人带着小孩一起的流浪者,一起躺在树下地上睡觉,大人身边放着简单的生活用具,而小孩懵懂着盯着一瓶没有喝完的饮料。

有点难受,这些孩子人生才开始,他们只是出生在这个地方而已,他们还不知道以后面对的会是什么。尤其是对那些生活在当地中下层的华人来说,他们和我们,和马来西亚的华人看起来外貌都一样,为什么过着不同的生活呢?

两个地方除了民族构成不同,但是我觉得底层根本的原因还是,马来西亚位处海运航线的咽喉。这和人做生意一样的,码头好,做什么生意都容易成,生意越做越好,接触的人群和生活状态也会产生变化。不只是马来西亚,看看东南亚那些过得好的地方,基本上都是这个海运航线上或者本身就是集散地。反观菲律宾,远离海上贸易航线,太平时期没人要去,乱世人人都想插一脚。

人都想过吃饱喝足,安全富裕的生活。所以衍生出越来越多,越来越卷的投资。有人投资学区房,有人投资教育,有人投资人脉,有人投资股权...但是我觉得还有个更底层的投资,那就是投资出生地的选择权。比如都是普通分位的华人,你在菲律宾卷上面那些投资,意义几何?而假设同样分位的人,去新加坡吉隆坡卷一样的资源,会不会好些?

君子之泽,三世而斩,这是成为君子之后,成为君子之前则需要着眼三代人才能见效的投资。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为什么没有人愿意去做呢,说到底,人都愿意操眼前看得见得心,不愿意操更远,哪想得到但是看不到的心。
菲律宾华人电报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