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文分享] 从一碗牛腩云吞,到全菲618家店:菲律宾中餐之王超群Chowking的崛起

[复制链接]

196

主题

196

帖子

97

菲华币

菲华卫士

Rank: 2

积分
19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16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50年代,马尼拉岷伦洛(Binondo)

那时的菲律宾还没有麦当劳,Jollibee也还没创立。而唐人街的华人们,已经在忙着吃云吞面了。

就在卡瓦哈街(Carvajal Street)一家名叫Ling Nam/岭南的小面馆悄悄开张。

老板叫冯德明/Tomás Fung,第二代华裔。他卖的是简单的牛腩面、云吞、大包——热腾腾、便宜、量足,最适合住在隔壁的工人、商贩、补课学生。

这家店很快火了起来,华人吃,菲人也吃,一吃几十年。

1970年代末,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被安排到岭南当“接班经理”。他是创始人亲戚,叫——Robert Kuan(刘孝平)。

刘孝平是第二代华裔,生在马尼拉,讲得一口流利英语,也听得懂长辈讲的闽南话。 大学读的是菲律宾国立大学(UP),研究所还念了商学院(AIM)。 别人大学毕业去银行,他大学毕业回家洗碗。

但他洗着洗着,开始有一些发现——

“咱们这锅牛腩汤要炖四小时,炒饭全靠厨师手感,点个大包还得问‘要甜的还是咸的’……你说,这生意怎么快得起来?”

所以别看他穿得文质彬彬,骨子里其实很猛。 面对守着唐人街那些“祖传做法”的亲戚们,他一句话甩过去:

“传统可以留,但速度得跟上。”

他引入了印刷菜单、做节日促销、搞了会员卡制度,还把招牌牛腩面做成统一汤头标准。 几年下来,岭南开出了5家分店,成了唐人街里最像“连锁”的中华面馆。

但他做得越好,问题越多。

“家族生意不是看能力,是看资历。”

股东亲戚开始不满,说他太激进;有人暗地串联,说要“重新评估管理权”。

1984年,刘孝平离开了自己一手扩张的岭南。



一年后,1985年,Chowking/超群诞生了。

第一家店,开在Makati的SM商场。

红底黄字,柜台明档,菜单一字排开:


    Siomai烧卖套餐

    Chao Fan炒饭双拼

    酱油炒面 + 红茶

    芒果布丁 + Halo-halo圣代


中餐?有点像。 快餐?完全像。

这就是刘孝平的新公式:中式口味 + 快餐速度 + 本地调味。

他不是想做正宗,而是要做“菲律宾人以为的中餐”。

所以烧卖要蘸甜辣酱,牛肉面汤要偏甜,炒饭里要有热狗。

而这,恰恰就是菲律宾人最能接受的口味。

开店第一年,排队排到拐角。

那年马尼拉正在修轻轨,整个商业区尘土飞扬。Chowking门口却是另一种“热火朝天”。很多顾客从办公室冲下来,手里攥着的是45披索套餐券,嘴里喊着:

"Chao Fan with Siomai combo please!"

请来一份炒饭配烧卖套餐!

他们要的不是正宗,要的是熟悉、快捷、便宜,能让他们在午休一小时里吃饱、聊会天、还能抽根烟。



刘孝平没沿袭中餐的厨师主导模式,而是:


    建中央厨房,统一配送酱料包;

    所有菜谱数字化,鸡蛋几克、糖几匙全写死;

    训练店员3天上岗,不靠老师傅。


中餐快餐化,在菲律宾第一次实现了。

而且他专挑麦当劳、Jollibee(快乐蜂)没开到的点位扎根。SM City、市政厅外、公交终点站、工厂区旁边,全是他的目标市场。

更重要的是,他不是一个人干的。

当时已经开出几十家Jollibee的好友——Tony Tan(陈觉中),不仅投钱,还派系统管理团队支援他。

陈觉中搞的是炸鸡汉堡,刘孝平搞的是炒饭云吞,互不冲突,还能共享配送链。

几年内,Chowking从马尼拉开到碧瑶、达沃、长滩岛。还跑去了美国圣地亚哥,成了第一家“出海”的中华快餐品牌。



1999年,Chowking全菲门店已超160家。

快乐蜂集团耗资6亿披索,买下了刘孝平手里的50%股份,并在一年后用1600万美金购入其美国的20家分店。

从此,Chowking成了Jollibee旗下“Fresh N’ Famous”子品牌的一员,与Greenwich(披萨)、Red Ribbon(蛋糕)一起,组成快乐蜂的“民族菜单矩阵”。

他们还为它投了2.7亿比索升级中央厨房、开工厂、扩海外,甚至把Halo-halo做成标准化工艺输出到中东。

2006年,Chowking完成了品牌更新,统一制服、Logo、广告形象,喊出了新的口号:

"Tikman ang Tagumpay!(品尝成功!)"

Chowking不是最赚钱的品牌,但是最稳的品牌。

根据2024年JFC财报:


    Chowking年营收稳定增长,门店总数超618家;

    同店销售增长近10%;

    在中东与北美市场保持高复购。


它是菲律宾最成功的“非西式快餐”。在KFC、麦当劳、Popeyes、Bonchon夹击下,依然守住中产家庭、海外劳工和学生市场。



刘孝平财富自由了,做了更多事:


    他加入了 Jollibee 董事会,帮助集团整合中式快餐逻辑;

    投身教育,担任 Ateneo(雅典耀大学)董事长,推动商业伦理课程;

    同时也是 Makati Medical Center 的董事之一,把管理经验带进医疗系统;

    他还是一名活跃的基督徒,长期参与教会事务,热心公益。


而Ling Nam/岭南呢?

在刘孝平离开后,面馆由家族继续经营多年,曾一度没落。

2022年,Fruitas集团将它收购,并进行复兴。

截至2024年底,Ling Nam已恢复至34家门店,Binondo总店依然在开。

菜单几乎没改,还是那套牛腩云吞 + 蛋挞奶茶, 但客人却多了很多年轻人,来拍照、打卡、感受“爷爷奶奶的味道”。

2018年,刘孝平因病离世,终年70岁。

但他留下了两种东西:


    一种是“中餐也能快”的商业模式,

    一种是菲律宾人心中,“甜烧卖+炒饭套餐”的童年味道。


你说刘孝平到底算是“厨师”?还是“系统工程师”?

或许两者都是。

他把中餐,带进了菲律宾的日常生活。

这比做一家米其林,意义大多了。

你说超群中不中,菲不菲,

可是,它让菲律宾人都学会了一个词:Chao Fan

呀,我出门的时候,但凡饭点遇到超群,就会去点炒饭,味道还是可以的。
菲律宾华人电报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