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1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文分享] 将视野放长远,学学菲华大班的心态和定力,让子弹飞一会儿!

[复制链接]

168

主题

168

帖子

81

菲华币

菲华卫士

Rank: 2

积分
16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19 08:33:4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5月18日),小马科斯、萨拉·杜特尔特、国防部长特奥多罗(Gilberto Teodoro Jr)、军方总参谋长布劳纳(Romeo Brawner Jr.)等人在碧瑶市皮拉尔堡(Fort del Pilar,Baguio City)出席菲律宾军事学院(Philippine Military Academy)2024级“新雷”班(Bagong Sinag)毕业典礼。小马科斯向军校毕业生致辞时说,“针对不尊重我们领土完整的入侵者,我们将大力捍卫我们的领土,但我们的行为始终以法律为指导,并以我们作为国际社会遵守规则成员的责任为指导。”

最近和在菲的朋友们聊天,本想聊一些轻松的话题,但不由自主的,大家又聊到现在的中菲关系和一系列收紧的政策,然后感慨不已,连室内的气氛都变得沉闷。

但一群人聊天的时候有个好处,总有思路刁钻、视野长远的人能找到不一样的突破点,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看问题角度。

有个做物流的朋友就提到了他的晋江老乡——已故的菲华六大班之一的施至诚先生,说这位杰出的华人大班和商业领袖,连续多年蝉联富豪榜的菲律宾前首富,他的人生中曾面对的困境和挑战,以及曾在菲律宾遇到的各种挫折,绝对比我们在座的人要多得多,甚至比我们所有人遇到的挫折和挑战加在一起都多,我们现在这点破事根本不值得大家长吁短叹。

这句话确实切中要害,也让小编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人生哪有一路顺遂的道路,向上的路无论怎么走都困难重重。强者如菲华六大班,他们将逆境扭转,成就自己的商业帝国。弱者如芸芸众生,他们被逆境打败或吓倒,然后泯然众人。


1993年,时任菲律宾总统拉莫斯(前排居中)与菲华六大班,施至成(前排右一)、杨应琳(前排右二)、吴天恩(前排左一)、陈永载(后排左二)、郑少坚(后排居中)、吴奕辉(后排左二)会面。这六位老一辈的菲华大班,除陈永载之外,已经陆续在2010年代故去了。


一、整整100年前,也就是1924年,施至诚先生出生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而1924年的中国远不如今天强大和太平,当时正是北洋政府统治的后期,中国仍处于半战乱半殖民地社会,这一年也爆发了直系和奉系军阀之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华大地硝烟弥漫,整个社会处于极度不稳定的状态。

自1924年至1936年,这12年间是施至诚先生在中国大陆的生活时段,也是社会环境极度混乱的年代,虽然当时还没有全面爆发抗日战争,但日本鬼子已经开始在华夏大地上肆虐已久,无数中国人处于流离失所和生活困苦的状态。

这个时段也是中国各种进步思想的活跃期,硝烟战火和革命青年的身影不断出现在各类报纸和刊物上,或许也是战乱年代的生活和革命青年的英勇无畏影响了施至诚先生,让他养成了坚韧的性格和无畏的勇气,为以后成就庞大事业奠定了基础条件。

与那时的社会环境和险恶斗争相比,现在和谐社会的一点点风雨,或许真的不值得我们唉声叹气,或许在施至诚先生那个时代的人看来,现在的一切都是风平浪静的,经历过连续战乱和各种时代动荡的人,根本不在乎现在的所谓困难。

菲律宾亲美政客们再疯狂叫嚣,也不可能比日本鬼子更凶残,也不可能比法西斯刽子手更疯狂。


幼年时的施至成


二、1936年,施至诚先生随父亲移民菲律宾,在马尼拉帮助他的父亲经营一家杂货店,当时的菲律宾仍处于美国殖民统治的环境中,美国人才是一等人,菲律宾人是二等人,华人在当时只能算是三等人,当时菲律宾社会的华人不会得到比现在的华人更多的优势,在政策上,在政治上,在商业环境上,都不会得到更多的重视和优待,但老一辈华人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扎根并顽强生存。

1941年,日本鬼子入侵菲律宾,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施至诚先生的家族生意也在战乱中受到严重波及,多年积累毁于战火,美国战神麦克阿瑟狼狈而逃,日本开始了残酷统治。

1945年,盟军在全球战场实现战略反攻,不甘心失败的日本鬼子在马尼拉发动了灭绝人性的(马尼拉大屠杀),真实遇难人数已经无从考证,但根据历史学者和各种历史记录的估计,至少有超过10万人死在这场大屠杀中,其中包括大量在菲华人。

现在的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在这种战乱与屠杀的环境中该如何生存,那尸山血海的场景光是在梦中出现就令人胆寒恐惧,但施至诚先生亲身经历了这一切,或许他在战乱年代失去了更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但他也在这种环境中历练了不一样的心态和强大的思维。


施至成夫妇的结婚照

在(马尼拉大屠杀)发生的同一年,日本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施至诚先生也在这一年用仅剩的积蓄开设了一家鞋店,名为"Small Shoe Store"。

从1945至1958年,施至诚先生从Escolta街的一家小鞋店开始发展,并在1958年创立了个人品牌ShoeMart(即后来的SM),但这13年并不是在菲华人的平顺发展时期。

当时中美尚未建交,而作为美国的忠诚小弟,菲律宾自然唯美国马首是瞻,在各种场合都无条件站美国,包括在朝鲜战争中,菲律宾也是除了英联邦国家之外派遣士兵人数最多的国家。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阵营对立的情况下,在菲华人能扎稳脚跟并将生意做大,承受的压力和面对的困难都不是现在的环境可比的。


施至成的ShoeMart旧址


三、自1965至1986年,菲律宾进入老马科斯统治时代,其中1972年至1981年,也是菲律宾的军管时代。

在这个特殊时代,菲律宾民众的权力和自由受到严重剥夺,军警的腐败程度和独断专行也远比现在严重,大量民众遭到监禁和酷刑折磨,被迫害的人也不计其数。


1970年代,施至成与他的鞋店。

但这样的环境并没有让施至诚先生畏惧不前,反而迸发出超人的魄力,也就是在老马科斯实施军管的1972年,施至诚先生在马尼拉的第一家大型百货商店开业,这一年也标志着SM集团正式做大做强,开始辐射并影响整个菲律宾的零售市场。

在今天的我们看来,独裁时代和军管时代必然是无法正常做生意的,猖狂的军警和独裁的政府也是无法打交道的,四处抓人迫害的特务也比现在敲诈华人的执法部门更危险,但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施至诚先生的生意版图却在逆势而上,快速壮大。


1980年代末远眺SM City North EDSA

1985年11月8日,老马科斯的独裁时代尚未结束时,施至诚先生的第一个购物中心,也是菲律宾第一家购物中心——SM City North EDSA在大马尼拉奎松市(Quezon City)乙沙大街正式开业,这也标志着施至诚先生将SM集团转型为一个多元化的商业帝国,正式成为菲律宾举足轻重的零售巨头。

随后的大事件就不必再多赘述了,1994年施至诚先生正式进入银行业,收购了Banco de Oro(BDO银行),在他的领导下,该银行也成为菲律宾最大的银行之一。


1995年1月20日,厦门SM商业城奠基典礼。


2001年,接近完工的厦门SM商城第一期工程。

2000年代,施至诚开始将业务扩展到中国,在中国厦门开设第一家SM商场。

从1936年至2005年,施至诚先生用了69年的时间将自己的生意做回了中国大陆,回到了他曾经的人生起点,这69年贯穿了无数重要时刻,也见证了无数风云人物的崛起和陨落。

在这69年里,日本人被赶走了,美国人也撤离了,战争也出现了多次,强人马科斯上位又退位了,菲律宾政坛和社会经历过无数次动荡,各种友好和不友好的政策轮番出现,任何一个事情都比现在的形势严重,但施至诚先生的事业发展始终没有止步和退缩。


5月17日,施至成家族的第86家购物中心——SM Caloocan在大马尼拉卡洛奥坎市开业。

甚至不只是施至诚先生,几位菲华大班的事业都在历史的考验中顽强生存,在各种大事件的影响下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而这种百折不挠的毅力和长远的战略谋划,还有不动如山的定力,都是现在的华人创业者们非常缺少的。

在老杜总统之前,阿基诺也是顽固的亲美派,当时中菲关系极度紧张,很多华人长吁短叹,担忧出现不可预料的情形影响华人,但老杜总统上台后形势立刻扭转。

如今小马时代貌似回到了阿基诺时代的怪圈里,但谁敢保证下一个“老杜”不会再次出现?谁敢保证不会出现其他变故导致峰回路转?比如美国大选后的新赢家,是否会继续支持菲律宾?


2010年代施至成夫妇与子女施蒂丝(Teresita Sy Coson)、施美致(Elizabeth Sy)、施汉生(Hans Sy)、施俊龙(Henry Sy Jr.)、施汉铭(Herbert Sy)、施俊麟(Harley Sy)的合影。

我们不妨学学菲华大班的心态,将视野放长远,或者换一句电影台词——让子弹飞一会儿!

--- END ---
菲律宾华人电报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