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街外,韩国街的KTV传来韩流情歌。台上,一个韩国小伙唱得五音全跑,唱到“saranghae”时,全场尖叫。有人举着手机直播:“OMG,he’s so cute!”(天啊,他真可爱!)他鞠个躬,好像刚签完粉丝见面会。台下有人喊:“Oppa!Oppa!”可其实这哥们一天2顿泡面,住的廉价旅馆。不过菲律宾妹子并不在意,她们盯着韩式锅盖头,眼里冒出爱心泡泡,一副花痴模样。如果这哥们会些骚话,再请妹子去吃韩餐,气氛正浓的话,他当晚就能全垒打。咱得说,韩国人的眼光确实可以,他们找的都是年轻漂亮的女朋友。
再看马尼拉北区,同一个晚上。一个中国老板从工地回来,皮鞋沾着水泥。他在马尼拉开了1家餐厅、2家五金行,这个月发薪,几十个菲律宾员工排队领信封。晚上去超市买牛奶,收银员看都不看他。第二天,Facebook社区群里,啪,照片上墙:“These Chinese are taking our jobs.”(这些中国人正在抢走我们的工作。)底下有人回:“And they’re rude.”(还有他们很粗鲁。)点赞比好评多。当然,他们也就网上发发牢骚而已,很少发生线下冲突。
滤镜有多厚?白人来菲律宾,是笑容+度假;韩国人来,是偶像+烤肉;中国人来,是投资+工厂+商场。前两个,自带滤镜;最后一个,自带戒备。为什么?菲律宾被西班牙殖民333年,美国48年。那套“白皮肤、会英语=地位高”的潜意识,根深蒂固。韩国人这20年用电视剧、综艺、K-pop,把“浪漫、时尚、会花钱”灌进菲律宾人的手机和电视。中国人的存在感呢?工程标语、建筑工地,还有商场里的“Made in China”。娱乐是幻想,经济是现实。幻想好磕,现实不太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