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文分享] 碳水加碳水:菲律宾人的早餐,为什么这么重?

[复制链接]

153

主题

153

帖子

67

菲华币

菲华卫士

Rank: 2

积分
1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在菲律宾,早餐不是一天的过渡,而是一场准备战役的仪式。

白米是主角,必不可少。配角各有变化:腌肉、热狗、香肠、鱼干、煎蛋、罐头、醋辣酱,有时候还能看到红酱意面或拌面。

这些食物混在一盘,毫无“早餐感”,更像是一顿压缩过的午餐。甚至不止一顿——不少人早上七点吃一次,十点左右再来一份“早午饭”。

菲律宾的早餐如此“重”,并非偶然。这里的生活节奏早、通勤时间长、气温高、工作形式多为体力型。

一顿充足的早餐,是能否熬过上午劳作的关键。对许多中下阶层而言,这甚至是一天中唯一稳定的一餐。

米饭,就是稳定的象征。

碳水,就是一天的开始。

米饭,不止是主食,是信仰

“早餐一定要吃饭”不是说说而已。即使收入微薄,一日三餐里的米饭份量也从不缩水。对菲律宾人来说,米饭不是餐的搭配,而是餐本身。

快餐连锁店Jollibee、Chowking、Mang Inasal主打的都是饭类套餐。去这些店吃,加饭是必须的,乃至无限续饭。很少有人只吃一份饭,尤其早上。

在菲律宾,不吃米饭,不算吃饭。

哪怕主菜是西式的香肠、培根、鸡块,配的也一定是米饭,不会是面包。很多人吃米饭配拌面,米饭配米粉,碳水叠碳水,快乐加倍。
面包夹面,碳水加倍的早餐哲学

如果说米饭是“正餐感”的代表,那面包就是菲律宾人碳水创意的自由发挥。早上街头小摊常见的“pandesal”(一种蓬松甜口的小圆面包),原本只是早餐搭配,现在早已被改造成各种“碳水夹心”。


    pandesal夹奶油或花生酱:甜上加甜

    pandesal夹煎蛋、午餐肉、热狗:一口吃完主食+配菜

    pandesal夹拌面(pancit canton):面包里塞炒面,碳水加碳水

这种吃法会让刚来的人满脸黑人问话,但在菲律宾语境里,这非常合理:方便、饱腹、热量足,便宜,才是最重要的事。



早餐里的罐头,是不变的底线。

在菲律宾,早餐里能看见最多次的品牌之一,大概不是饮料,也不是快餐,而是罐头。尤其是沙丁鱼、午餐肉、牛肉罐头和火腿肠罐头。

很多人只要有一碗热饭,再加一个罐头,早餐就完整了。

当然,再加颗蛋,那就更完美了。

罐头有它的逻辑——便宜、常温存储、不需技术、不挑时间。台风季来临前,超市抢购最多的不是水或面包,而是罐头。

平常日子里,打工族如果赶时间,往往只需一分钟:饭热、罐头开、蛋煎,一顿足以撑到下午的饭就完成了。

罐头也是某种社会基线。没有预算买菜时,罐头是底线;有预算买菜时,罐头依然是“省力选项”。厨房设施不完善的人家,尤其是在城市低收入社区,常年依赖罐头来组成家常菜。



为什么吃得这么“重”?

早餐重,不只是口味偏好,更是生活方式的应对。


    早起上工的人多
    公交排队一两个小时是常态,许多人5-6点就要出门,一餐撑半天很合理。

    体力活与高温环境
    日头一上来,工作场景就变得消耗巨大。工地、码头、维修工、电工、送货员……都需要高热量。

    经济结构不稳定,吃饱是策略
    有些人午餐时间不固定,甚至不一定能吃上一餐。早餐吃得饱,是某种“以防万一”。

    文化传统
    西班牙殖民时期建立的“以米为核心”的主餐结构,一直延续至今。菲律宾饮食中,碳水是基础,蛋白和蔬菜才是点缀。




菲律宾早餐似乎缺乏多样,主打“重口重量”,但它其实有极强的稳定性与一致性。每天早上,摊贩出摊、食堂开灶、家庭电饭锅冒热气,构成了一种不被描述但清晰存在的日常秩序。

与其说菲律宾人爱吃碳水,不如说他们用碳水包住了生活的边界。

米饭是锚,罐头是桩,面包夹面是某种随时出发的准备。

在这个国家,早餐不是为了精致生活,而是为了现实抗压;不是为了口感惊喜,而是为了填饱肚子。
菲律宾华人电报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