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讨论] 在菲律宾发现一个现象:为什么当地年轻人宁愿去迪拜当劳工,也不在国内发展?

[复制链接]

165

主题

165

帖子

99

菲华币

菲华卫士

Rank: 2

积分
16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马尼拉的午后总是这样闷热。湿润. 粘腻.

我坐在这家小咖啡店里. 看着窗外那些年轻的面孔匆匆走过. 他们眼中有一种我熟悉的光芒,那是'渴望'的光芒. 不是对爱情的渴望. 不是对艺术的渴望. 而是对'别处'的渴望.

昨天遇到一个二十二岁的男孩. 叫Miguel. 他告诉我下个月就要去迪拜了. 去做建筑工人. 我问他为什么. 他说这里没有'希望'. 没有'未来'. 没有'可能性'.

这些词汇在他嘴里说出来的时候. 轻得像羽毛. 重得像石头.

我想起上海的年轻人. 想起香港的年轻人. 想起所有那些在自己的土地上感到'陌生'的人.

是什么让一个人觉得远方的苦难比眼前的平庸更有吸引力!

Miguel说迪拜很热. 工作很累. 老板很凶. 但是'钱'是真的. '机会'是真的. '改变'是真的.

而这里!

这里有阳光. 有海滩. 有家人. 有熟悉的语言和熟悉的食物.

但没有'明天'.

我点了一杯咖啡. 苦得像这个下午的思考.

窗外又走过一群年轻人. 他们在谈论签证. 谈论中介. 谈论那个遥远的沙漠国度. 他们的声音里有兴奋. 有恐惧. 有决绝.

这让我想起那些年我离开上海的日子. 想起那种对'逃离'的迫切需要.

有时候. 一个地方给你的不是归属感. 而是窒息感.

Miguel告诉我. 他的朋友们都走了. 去了迪拜. 去了新加坡. 去了加拿大. 留下来的人越来越少. 越来越沉默.



'我不想三十岁的时候还在这里做同样的事情.' 他说.

我没有告诉他. 三十岁的时候. 可能整个世界都变了样子.

但我理解他的'急躁'. 理解他的'不甘'. 理解他对'现状'的厌倦.

年轻的时候. 我们总以为距离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以为换一个地方就能换一种人生. 以为'别处'永远比'此处'更好.

后来才知道. 有些东西是带不走的. 有些东西是逃不掉的.

但也许这正是年轻的'特权' - 有权利去尝试. 去犯错. 去在沙漠里寻找绿洲.



咖啡凉了. 外面的雨开始下了.

我想起那句话:'世界那么大. 我想去看看.'

只是没想到. 有一天'看看'会变成'做做'. '旅行'会变成'谋生'. '诗和远方'会变成'汗水和异乡'.

这也许就是这个时代的'浪漫主义' - 用最现实的方式追求最不现实的梦想.

Miguel们带着行李箱和梦想. 去往那些语言不通. 文化陌生的地方. 他们知道那里没有椰子树. 没有家人的拥抱. 没有熟悉的'温暖'.

但有'可能性'.



这个词在今天的马尼拉. 比黄金还珍贵.

雨停了. 我付了账. 走出咖啡店.

街上的年轻面孔依然匆匆. 他们眼中的光芒依然明亮.

也许这就够了. 也许'渴望'本身. 就是最好的答案.
菲律宾华人电报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