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文分享] 在菲律宾与女留学生奔现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复制链接]

155

主题

155

帖子

73

菲华币

菲华卫士

Rank: 2

积分
15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在菲律宾千万不要见陌生人》。然而昨天下午,我竟然打破惯例,去见了两个“陌生人”——在菲律宾留学的高老师和邓老师,她们分别来自山西和湖南,目前在国内高校任教。

说是陌生人,是因为我们从未谋面。

打上引号,是因为我多多少少都读过她们的作品,对她们的经历还是稍有了解的。

因为高老师开了一个公众号,叫作“流砂阻水”。

邓老师开了一个公众号,叫作“陌上微花”。

她们就像两朵金花一样,在菲律宾这片热土上灿烂绽放。而且各自都在公众号上分享一些教育心得以及留学菲律宾的见闻感受。

想必很多菲华文学界的同仁或者关注菲华文学的朋友们都看过她们的文章吧?

她们的文笔流畅,情感细腻,见解独到,能够以局外人的眼光来捕捉菲律宾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然后结合自己的感受,妙笔生花,令人惊叹与佩服。

我很早就读过邓老师写的《一个菲律宾女孩的自我救赎》《今天,菲律宾老太太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等文章。

也在菲华文友群里见到过作协陈会长、王副会长等人分享过邓老师的一些文章,但当时却没怎么在意。

这几个月以来,系统经常会推荐高老师的文章,打开看了几篇,觉得写得挺好,于是就关注了她的公众号。

世间的事往往就是这样无巧不成书!

前一段时间,山西的郭老师给我留言说“我是你的粉丝,我的爱人在菲律宾留学,主要学习创意写作,平常也爱写东西,但是写得不是很好,请问能不能指导指导她?”

我说“您客气了,互相学习吧!”

于是就互加了微信。

之后,郭老师就把他爱人高老师的微信推送给了我。

加上以后,一聊才知道原来她就是“流砂阻水”公众号的正主。

天呐,这水平,妥妥的的文学大咖,水平远在我之上啊,何谈指导人家呢?

虽然我坚持日更五年多,但到现在还是草根写手一枚,在文学上也没什么大成就。有时候写的文章连自己都不忍卒读,怎么能跟人家国内名牌大学老师相比呢?

而且我一直觉得写作这东西,不是光有勤奋就能写好的,还是要有一点专业素养和天赋的。

经常看我文章的朋友都能感觉出来,有时候我就是没话题硬写,写得不伦不类,不三不四的。

加上微信后,高老师说“咱们也算是老乡了,说话口音差不多,饮食习惯也差不多,也有共同爱好,这就是缘分啊!要不找个时间我们坐一坐,好好聊聊?”

我说“没问题,但这几天不行,菲律宾要放几天假,正好也快到我岳母的祭日了,我们打算去一趟八打雁省乡下,等节后再找时间聚一聚吧?”

高老师说“没问题,我随时都可以过来。”

有趣的灵魂终会相遇。

就在昨天下午,高老师突然发信息说要和朋友一起过来,而且那个朋友是她的同学,也是公众号写作者,她的公众号叫“陌上微花。”

我一听大吃一惊,原来要来的是她们俩啊,真是让人又惊又喜啊!

于是我们就约好在中国城王彬超市门口见面。



远远地我就看到高老师在超市门口张望,我不断向她们挥手。

巧的是,我和高老师竟然都穿了绿色的的T恤,我和邓老师都穿了同一款凉鞋。

这真是缘分啊!

用邓老师的话说“太有默契”了。



人常说有缘千里来相会,要是在国内,我们根本不可能认识彼此,却因为文学在异国他乡结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殊胜的缘分啊!

佛说“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换得今生一次擦肩而过。”而我们能相聚畅聊,可见应该是前世有过八百次回眸吧?

为了这次见面,高老师还特地为我准备了见面礼——山西玉米面大馒头和芝麻茴香饼,都是她最近从国内带过来的,而且还很贴心地在盒子外面放上了冰袋,让人感动不已!



其实,去见她们之前,我也是想着要为她们准备什么见面礼呢?

到超市买一些中国食品吧,又觉得太俗气。

到底带什么呢?

后来灵机一动,正好庄老师托人送来了由菲律宾各宗亲会联合会和菲律宾孝道学会合编的《孝道(第四卷)——孝亲纪实散文大赛文选》。



还有上次作协会议上分发的《东南亚华文文学(菲律宾)囯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东南亚华文文学在马尼拉上空交响》以及作协《薪传文集——椰风抚慰的热土》。

那就给她们带几本书吧,正好她们可以研究研究菲华文学。



可惜作协《薪传文集——椰风抚慰的热土》只剩下一本了,下次有机会再带给她们吧!

我对这边比较熟悉,自然就做起了向导,带她们顺着参观一下王彬街,吃一吃街上的特色小吃,像大自然素食餐厅的现榨甘蔗汁、老联华超市门口的东北酱香饼以及上海煎包、油条等等。



在买油条的时候,几个菲律宾小孩子缠上了高老师,向她要钱,高老师毫不犹豫地就给了。后来又有一个小孩走到我跟前向我要钱,我也摸了几个硬币给她。高老师甚至还和小女孩攀谈起来了。我趁机给她们拍了张合影。

我们边走,边吃,边聊,好不畅快。

当我们以甘蔗汁代酒碰杯的时候,我突然就想起了诗人北岛那首《波兰来客》中的句子“那时候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高老师热情活泼,邓老师文静内敛,她们都是高校教师,为了能有更好的发展前途,所以选择来菲读博。而且她们都是才女,写得一手好文章!

闲谈之间,我发现高老师似乎对菲律宾有一种特殊的好感。

但邓老师却表现得比较平淡。

可以看得出,高老师和我一样,比较理想化。

而邓老师是那种比较务实型的。

半途中,邓老师突然想起自己有一篇文章《一个菲律宾剩女最后的倔强》曾被陈会长转载在菲华作协专刊《薪传》上,她想要一份报纸做个纪念。于是,我们折返回来,到“菲律宾世界日报社”询问“是否可以买一份旧报纸?”
得到的答复是“工人不在,没人去仓库翻找,明天吧?”

于是作罢。

我便告诉邓老师“我离得近,随时可以过去,这事就包在我身上吧!”

我一边走一边给她们讲王彬街上的历史和一些特色店铺,不知不觉就走到了王彬街尽头。

按我的设想,我本来还打算带她们去“中菲友谊门”以及马尼拉小外滩——巴石河步道走一走的,没想到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雨,而且越下越大了。

正好,邓老师说要去菲律宾海参姐姐店里买点正宗的野生海参带回国内,我们就原路返回到“菲律宾世界日报社”楼下的海参店。

海参姐姐人美心善,很会做生意,她们店里各种高端养生食材,诸如人参、燕窝、鱼胶、海参、鲍鱼干、鱼翅、香螺片、干贝等是应有尽有。









在她的介绍下,高老师和邓老师一人买了一大包海参。末了,海参姐姐还给我们每人送了一块椰子透明皂。

由于要去学校接孩子,所以我不得不与两位才女匆匆告别,希望不日还能再见。到那时,我们再坐下来畅聊文学与梦想吧!

菲律宾华人电报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