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文分享] 在菲律宾与女留学生奔现后续!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复制链接]

187

主题

187

帖子

91

菲华币

菲华卫士

Rank: 2

积分
1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几天,我与留学生高老师和邓老师奔现了。这是我在菲律宾第一次见“陌生人”。《在菲律宾与女留学生奔现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带她们在王彬街走了一回,带她们吃了一些特色小吃,最后在海参姐姐店里匆匆告别了。

大家都觉得很投缘,希望还能再见,然后坐下来好好聊聊。



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没想到仅仅隔了两天,我们又见面了。

契机就是因为当时,我答应邓老师帮她去“菲律宾世界日报社”找一份刊登过她一篇文章的旧报纸。

忠人之事,受人之托,咱不能不放在心上。

于是,第二天下午,我就专门抽时间去了一趟报社。因为之前我也曾干过这事,所以到那以后是轻车熟路,不到十分钟就搞定了。

当我把报纸拍照发给邓老师后,她也是非常高兴,不停道谢,说有时间就来拿,因为最近要回国一趟,想带回去留个纪念。



我回复说“举手之劳,随时恭候。”

就在昨天中午,我们又在王彬超市门口见面了,邓老师先来。

一回生,二回熟。要说第一次见面,大家还有点拘束,那这次就彻底聊开了。

在等高老师的间隙,我和邓老师就在“世界日报社”楼下阴凉处热火朝天地聊了起来。

我说我写文章全凭感觉,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有时写的文章连自己都不忍卒读。

她却安慰我说“你写得不错,网感很好,那天我们见面的话题,三个人都写了,但只有你的阅读量是最高的,就是因为你的标题比较吸引人,记叙我们见面的过程比较有故事性,能够让人产生看下去的欲望。”

我听了心里还是挺高兴的,因为能得到专业老师的鼓励和肯定,确实不容易。

对于我写的《我们的婚姻生活:一个菲律宾贫民窟女人的奋斗史(二十三)》系列文章,邓老师建议我说“写这样的长篇,最好是拟好一个框架,然后再分章填充内容,就不会乱了。”

确实,她说得很正确,很多成功的作品都是写之前拟好了框架的。如果随意写的话,就容易出现人物或者衔接上的混乱等等问题。

之后,我们又再次聊起我的经历,邓老师不断地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是不容易,不简单呢!”

闲谈正酣时,高老师坐摩的来了。

确实,在菲律宾,若是一个人独自出行,摩的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基本上不受堵车影响。

由于上次带她们逛完了王彬街,那这次就带她们逛美嘉广场吧。中午的阳光比较炽烈,正好去商场里凉快凉快。

我们跨过洪门桥,前行再左转,就到了美嘉广场。



洪门桥边,我向她们介绍了一种植物,菲律宾人常用它来治疗咳嗽。菲律宾人称作Oregano, 实际上就是古巴薄荷,有清热解表,化湿健胃,凉血解毒等功效。有些国家的人用它当作开胃小菜。





周末的美嘉广场,人流量还是比较大的,各大餐厅里都是人满为患。看来“民以食为天”全世界通用啊!

中庭广场上方竹龙腾飞,有一种磅礴的气势,想必是花费了不少金钱和精力的。

竹龙下面是各种工艺小商品摊位,一群模特正在旁边台子上走猫步,引得不少人驻足拍照。人群之外突然闪现出几个扮相各异的人偶,不断地摆动可爱的躯体,示意小孩子与其合影,顺便给几个赏钱。

我们边走边聊,聊到写作的事情,聊到各自的经历,聊到马尼拉中国城的历史由来,聊到未来的打算……



走着走着,就碰到了一个老熟人H老师,她算得上是个老华侨了,也是一个文章高手。

何不作个顺水人情,帮她们彼此引荐一下呢?

于是,我就自作主张地把她们都介绍了一番,正好高老师和邓老师跟H老师也很能聊得来。

看看日近正午,高老师热情地邀大家一起共进午餐。

御膳房餐厅里,我们四人围坐在一起高谈阔论,就好像多年的老友重逢一样,喜悦自不必说。

认识H老师多年了,但只限于工作和一些活动上打个照面,这次竟然是我们聊得最多的一次。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竟然有那么传奇的经历。而且我还惊奇地发现我们俩来菲律宾都是被命运之手推到这里的,当时都别无选择。

看来真就像人们说的那样“来菲律宾的人都是有故事的。”

吃饱喝足聊够以后,邓老师和高老师又要去王彬街海参姐姐店里购买鱼胶,我便陪她们一同前往。



待她们买好各自所需的东西之后,正好妻子来了电话,我才不得不与她们握手道别了。

高老师说多亏了我的推荐,她的公众号“流砂阻水”这几天来了几十个新朋友,邓老师说她的公众号叫“陌上微花”也是一样。

其实她们两位都是才女,都有着有趣的灵魂,关注她们,你一定不会失望的。
菲律宾华人电报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