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六、菲律宾印象记
这次我们到菲律宾30天自助游,时间不算短,看到的和听到的东西都比较多,因此,对菲律宾的一些现象有了比较深刻的感受和认识。现在,我先介绍一下,以便朋友们在看游记时,内容显得更丰满,更有质感。
第一,菲律宾人。
菲律宾人的五官、身材、相貌,言行举止等等,与我国长江流域一带的人极为相似。要是他们的皮肤不那么黑,看起来纯粹就是一个中国人。他们甚至完全没有如同广东人那样容易辨别的,明显的面部特征。菲律宾的人民普遍淳朴、真诚、勤劳、善良、友好。他们常常能够一眼就看出我们是中国人,并且热情友好地同我们打招呼、交谈,提供帮助。与他们交往,一点也感受不到黄岩岛的影响。
第二,菲律宾的经济。
菲律宾国家穷、国力弱,城市建设十分落后。完全不能与我国发达的“铁、公、基”相比。房地产开发更是天壤之别。例如,我们第一天所到的公主港,虽然是巴拉望省的省会城市,全城也只有一条不到2公里长的主干道。整个城市最高的房屋只有5层楼高。并且,我们在那里的2天时间中,还只看见了一幢这么高的楼!菲律宾普通的老百姓都比较穷。从他们的住房、室内设施、购物、消费等等都可以看出来。例如,他们商店里的香烟,可以一支一支地卖;水果糖也可以一粒一粒地卖。但是,菲律宾的物价并不便宜。旅店、餐饮、主副食品等等的价格水平,几乎与我国的广州相当。我们这次的许多亲身经历都可资证明。这与当地人的经济收入和经济状况,完全不成比例。
第三,菲律宾的社会治安、秩序。
一般而言,菲律宾的社会治安、秩序还是比较好,比较稳定的。只有当在大城市看到随处可见的,身穿制服,佩戴手枪的警察时,尤其是在娱乐场所、公众场合、超市,甚至在餐馆门口都有穿制服佩手枪的协警时,才提醒人们问题的严重性。在菲律宾30天,我们并不担心一般的社会治安,倒是担心那些临时工协警擦枪走火,甚至随便拔枪正当防卫,伤及无辜。
第四,菲律宾的基本交通工具。
菲律宾最普遍的公共交通工具是吉普尼和tutu车。其他有面包车、大巴车和正规的出租车。有的两轮摩托车也用于载客。吉普尼,据说是在原二战后美军撤离菲律宾时,当地人在美军遗留下的大型吉普车的基础上,把车厢加长一倍,改装而成。不过,除了车头相像外,整辆车根本不像吉普车。晃眼望去,更像是一辆画得花花绿绿的,拉着一个微型集装箱的货车。车内的座位有横着置放多排的,也有竖着置放两排的。竖着放的那种,看起来有点类似泰国的双条车。售票分站台售、车上售票员售和司机售,一般都不给车票。这种车有固定线路,通常能按时发车,车费是最便宜的。各个城市的市内公交车,几乎都是这种吉普尼车。有的长途公交车也是这种车。Tutu车就是摩托车,是两轮摩托车改装成三轮的。这种车座舱空间狭小,座位很窄,坐两个人往往都嫌拥挤。可是,即使这样,我们也曾看见一次塞下6个人的!tutu车无固定线路,多用于包车。也可中途另外上人,具有一些公交车的功能。包车的价格,自然比吉普尼公交车的贵得多。
第五,菲律宾的餐饮。
在菲律宾的城市里面,极少看到高档餐馆,中低档的则很多。当地人在餐馆用餐,常常是单个的顾客。他们吃饭时不饮酒,静悄悄地,甚至像菲律宾那世界著名的女佣一样,显得有些腼腆。在这里,完全看不到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南方人那种常有的、潇洒的、夸张的合家团聚、高朋满座、高声喧哗、呼朋唤友、杯觥交错的热闹场面。餐馆里卖的菜品种类较多。即使是只有两、三张小餐桌的家庭餐馆,通常也在8种以上。所有菜肴都是事前烹饪好了的,分别盛在加盖的小锅里,一字排开放在柜台上,供顾客选购。差不多每家餐馆出售的菜品,都是一半荤菜一半素菜,还有1—2种炖的肉汤。公主港餐馆里所有的菜都非常、非常咸,好像不小心把盐打翻在里面一样。总的来讲,除了有的菜咸得几乎不能忍受外,菲律宾餐馆里面各种菜肴的口味,都很适合我们。这是我们在近两年多先后到过的近10个国家中,在餐馆吃饭最无烦恼,最爽、最愉快的一个国家。不过,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每份米饭仅有约1两多。以丁哥的胃口,每顿可吃3份。但每一份饭,要卖约2元人民币。一顿下来,光饭钱就要6元,贵得实在是离谱。可让人十分不解的是,当地那些并不富裕,甚至比较穷的人,即使是年轻人,一顿也只吃一份饭就够了。真不知是他们的胃太小了,还是丁哥的胃太大了。唉??????
|
|